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体诗三十首·其一古离别》
《杂体诗三十首·其一古离别》全文
南北朝 / 江淹   形式: 古风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0)
注释
蕙草:一种香草。
颜色:表情,神色。
琼树枝:这里指女子洁丽的容颜。
寄:寄托。
翻译
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是如今,已经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
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
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行者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的诗。开篇"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情景,雁门关作为边疆地带,象征着距离的遥远和心境的孤寂。

接着"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则描绘出一幅荒凉天气与渺茫人烟的画面。黄云笼罩,视线被阻隔,更增添了离别之苦和对归期的迫切期待。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情感的积累。昨日相送的情景依旧,而檐前的露水却早已凝结成珠,说明时光飞逝,不可挽回。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则是对生命无常和离别之痛的感慨。蕙草生长于荒野,即使其凋零也不足惜,而真正令人悲哀的是那漫长旅途中的冷清与孤独。

在"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中,诗人用“天涯”形容两人的距离之远,加深了相隔的无尽感。同时,“长别离”的表述,更显现出对久别之痛的心境。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所爱之人的思念。琼树枝象征着高洁无瑕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重逢之人的渴望。

最后"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用菟丝和水萍比喻深情,强调了一颗心灵的坚定与不变。菟丝和水萍都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比喻出即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会坚守着对所爱之人的思念,这种情感是不可以改变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写了离别之痛和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思念。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江淹

江淹
朝代:南北朝   字:文通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生辰:444—505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文章华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齐高帝闻其才,召授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明帝时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武帝时任骠骑将军兼尚书左丞,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猜你喜欢

子彦弟相寻至山左复同至潭上观岩溜·其二

岸阴一泓水,中有神物宅。

自送石龙归,至今迎不得。

(0)

西华望月和竹庭韵二首·其二

秋清深谷里,月照大江滨。

此夜同游客,当时远别人。

白发催年老,青灯照夜频。

陶皮如可问,游此欲寻真。

(0)

出雷阳初渡东洋沟

南出雷阳郭,东洋第一沟。

气蒸通海润,味苦杂潮流。

蜃垩涂舟遍,蒲茅覆屋稠。还闻?风起,飘卷到城楼。

(0)

送赵可立来北平省其兄可久参政却归处州

华省张离筵,骊驹陈苦词。

北风吹旷野,归雁何参差。

弟也怀故乡,兄以王事羁。

高秋一为别,霜露忽已滋。

驱车抗前旌,执手安得辞。

君看并蒂菂,不独连理枝。

眷言此持赠,以慰长相思。

(0)

蠡东别墅

篱落三秋景,柴扉一径通。

浩歌惊宿鸟,徐步听寒蛩。

橘柚霜前绿,芙蓉水际红。

无官真散逸,何必闷书空。

(0)

浣溪沙.即景

幸草犹馀几段残。烧痕斜插野鸡斑。

灰堆无数米家山。

双眼瞢腾疑梦觉,一天晴雨两阑珊。

不愁也索带愁看。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