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其一》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一噫固应号地籁,馀波犹足挂天绅。

买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莫向百花潭上去,醉翁不见与谁亲。

(0)
注释
仙风:形容超凡脱俗的气质。
骨:指人的品格或精神。
凌云:直冲云霄,形容极高。
秋水: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
不受尘:不沾染世俗尘埃。
地籁:自然界的音响,如风吹草动、水流声等。
馀波:余音,指声音的延续。
天绅:天子的衣带,这里比喻高远的天空。
捐三尺:付出微小代价,这里指买牛的低价。
六钧:古代一钧等于三十斤,这里指强弓。
百花潭:可能是一个地方名,也可能象征着繁华或世俗之地。
醉翁:可能指一个隐士或者诗人,以其醉态示人。
翻译
仙人的风骨已经直插云霄,秋水般的文采不染尘埃。
一声轻叹本就是大地的声音,余韵还能飘荡在天空的衣带间。
买牛只须付出三尺布,捕鼠何必拉起六石强弓。
不要再到百花潭上去了,那里醉翁不在,又有谁能亲近呢?
鉴赏

诗人以飘逸的仙风比喻自己的文笔,已能凌驾云端,展现出超凡脱俗之姿。秋水清澈如同文章中的佳句,不染尘埃,体现了诗人追求纯净和高洁的艺术境界。一声轻叹,便可呼应天地之间的和谐,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波澜虽小,但仍能挂念于心中的高远理想。买牛只需三尺绳,射鼠不必六钧弓,意在说明做事要顺其自然,不必过度用力。

最后,诗人劝诫不要前往百花潭,因为醉翁(即诗人自称)在那里消逝,不与世俗之人亲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在飞扬的高雅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越王台

荒台枕古邱,伊昔越王游。

辇路今何在,凄凉草树秋。

(0)

灯夕和韵

年年此夕鬨闾阎,岂料闲居兴自恬。

竞逐艳阳游冶去,宁知华发等闲添。

火连夜市曾无禁,灯混星文不可占。

闻道玉楼欢宴处,夜阑犹未卷珠帘。

(0)

句·其一

鱼出清波庖脍玉,菊含寒露酒浮金。

(0)

同苏饶文宿吉祥寺二首·其一

孤峰峻岭翠光寒,山势奔湖去又蟠。

今夜虎头岩下宿,更无归梦出林峦。

(0)

沂山龙祠祈雨有应

南山高峻嶒,北山亦崷崒,坐看两山云出没。

行如驱,归若呼,始觉山中有灵物。

郁郁其焚兰,覃覃其击鼓,祝屡云云巫屡舞。

我民无罪神所怜,一夜雷风三尺雨。

岭木兮苍苍,溪泉兮央央,决云散诸峰互明灭。

东阡西陌农事忙,庙闲山空音响绝。

(0)

清泠台初夏一首寄上翟舅

清泠竹树暗成阴,渐有溪流过此岑。

草草作巢方寄老,愔愔设榻本无心。

松门不隔红尘路,月叠初无俗物侵。

欲向人间访消息,渭阳应有远游吟。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