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三五时,瑶华比光彩。
万事匪所忧,此景若常在。
既见故者非,旋见新者改。
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
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
不知何事劳,但若有所待。
贱躯一何眇,前后各千载。
生年三五时,瑶华比光彩。
万事匪所忧,此景若常在。
既见故者非,旋见新者改。
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
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
不知何事劳,但若有所待。
贱躯一何眇,前后各千载。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名为《杂咏(其三)》。黄景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与成年后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飞逝、人生短暂的深刻领悟。
诗的开篇“生年三五时,瑶华比光彩”,描绘了少年时期如同珍贵宝石般璀璨夺目的美好时光。接着,“万事匪所忧,此景若常在”则进一步强调了那时生活的无忧无虑,仿佛那些美好的时光可以永恒持续下去。
然而,随着“既见故者非,旋见新者改”,诗人开始意识到,曾经的美好事物终将消逝,新的事物又会不断改变,生活中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这种对时光流转、世事更迭的感知,引发了他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遗憾。他意识到自己曾因行乐迟缓,导致身心疲惫,从而感叹于过去的无知与错过。“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更是直接点明了对过去未能及时享受生活、珍惜时光的后悔之情。
最后,“不知何事劳,但若有所待”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种种劳碌与等待的不解与困惑。他似乎在追问,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如此忙碌,是否总有一种期待在背后驱使着自己前行。
“贱躯一何眇,前后各千载”则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对生命渺小与时间长河的感慨。在诗人看来,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与自己的存在相比显得极为遥远与宏大,这使得他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综上所述,黄景仁的《杂咏(其三)》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时间、生命、成长与变化的深刻洞察。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读来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