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炷初煎,花冠重整,小院四垂空碧。
徙倚风前,听铜蠡清滴。
凝眸处,试问渡河人去,窃药人归何日。
霄路迢遥,抱幽辉终夕。正中庭、夜永无行迹。
更难禁私祷偏羞涩。早是声喘频呼,吹麝兰气息。
坠金虫手自梳蝉翼。恁时光、莫道窥颜色。
只影儿、袅袅亭亭,尽销魂也得。
蓉炷初煎,花冠重整,小院四垂空碧。
徙倚风前,听铜蠡清滴。
凝眸处,试问渡河人去,窃药人归何日。
霄路迢遥,抱幽辉终夕。正中庭、夜永无行迹。
更难禁私祷偏羞涩。早是声喘频呼,吹麝兰气息。
坠金虫手自梳蝉翼。恁时光、莫道窥颜色。
只影儿、袅袅亭亭,尽销魂也得。
这首《拜星月慢》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婉约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期盼。开篇“蓉炷初煎,花冠重整”,以焚香与整理花冠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接着,“小院四垂空碧”一句,通过描绘小院四周的碧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主人公思绪的深远。
“徙倚风前,听铜蠡清滴”,主人公在风中徘徊,倾听铜蠡(一种古代乐器)的清脆滴答声,这一场景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思绪如流水般绵延不绝。接下来,“凝眸处,试问渡河人去,窃药人归何日”,通过询问渡河之人何时归来,以及窃药之人何时回归,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与期待。
“霄路迢遥,抱幽辉终夕”,即使在遥远的天际,主人公依然怀抱希望,直至夜深人静。这一句将空间的辽阔与时间的漫长交织在一起,强化了主人公情感的深度与持久性。随后,“正中庭、夜永无行迹”,在庭院之中,夜深人静,却不见所思念之人的踪影,这种失落与孤独感跃然纸上。
“更难禁私祷偏羞涩”,即便是在无人知晓的夜晚,主人公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祈祷,这份羞涩与虔诚,展现了其情感的复杂与真挚。紧接着,“早是声喘频呼,吹麝兰气息”,通过描述主人公因思念而呼吸急促,仿佛能闻到麝兰的香气,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细腻与强烈。
“坠金虫手自梳蝉翼”,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主人公的细心与专注,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最后,“恁时光、莫道窥颜色。只影儿、袅袅亭亭,尽销魂也得”,在这样的时光里,即使只能默默注视,也足以让人心神俱醉,表达了主人公对这段情感的深刻投入与难以割舍。
整体而言,《拜星月慢》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与期盼,以及在等待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心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双丝系玉环,宛转生光泽。
本以结同心,何知反弃掷。
君家美酒琥珀光,红颜少年坐满堂,酒酣意气不可当。
君家玉堂盛孟门,孟门深谷无朝昏。
中有美人啸且歌,仁义结客客自多,相与醉君金叵罗。
黄雀衔环报旧主,畏君弹射远飞去,夜深孤栖城北树。
采莲下横塘,两岸明月光。
花阴唱吴歌,惊起双鸳鸯。
爱彼双鸳鸯,同飞隔江水。
虽则隔江水,寸心良在此。
江水何淼茫,来船愁杀郎。
荷花如侬艳,荷叶如侬长。
侬长正如彼,侬艳复如此。
今朝荷花开,明朝荷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