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
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
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
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
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
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独自在万仞峰顶修行的宁静景象。"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开篇便以问号引出一个时间久远而又神秘的场景,万仞之顶,只有一位沉浸于禅定之中的僧人。这不仅展示了僧人的坚持与孤寂,也映射出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向往。
"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接着描写了山路的崎岖和难以辨识,以及人们对于那遥远灯火的传言。这既是自然景观的刻画,也象征着心灵世界的探索与迷茫。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这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禅修环境。斋厨中只有简单的橡实为食,而讲经之石旁则是生长着藤蔓,这些细节传递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态度。
"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尾联中的"遥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僧人的思念,而"如师谁复能"则是对那位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修为的自省。这里的"如师"暗含着对禅师生平与精神境界的崇拜,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达到那种修养境界的渴望和自我挑战。
这首诗语言简约而意蕴丰富,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环境和内在世界,展示了诗人对佛学禅理的理解与感悟。
举世悠悠,何妨任、流行坎止。
算是处、鲜鱼羹饭,吃来都美。
暇日扁舟清霅上,倦时一枕薰风里。
试回头、堆案省文书,徒劳尔。南浦路,东溪水。
离索恨,飘零意。况星星鬓影,近来如此。
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
但多吟、康节醉中诗,频相寄。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