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晓二首·其二》
《将晓二首·其二》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

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

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

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0)
注释
军吏:指军官。
官烛:官员归来时照明的蜡烛。
舟人:划船的人。
楚歌:古代楚地的歌曲。
寒沙:冰冷的沙滩。
薄雾:稀薄的雾气。
落月:下落的月亮。
清波:清澈的水面。
壮惜:壮志遗憾。
身名:身体和名声。
衰惭:衰老时的惭愧。
应接:应对各种事务。
归朝:回归朝廷。
日簪笏:日间佩戴官帽和笏板。
筋力:体力精力。
如何:怎么样。
翻译
军官返回官署,船夫独自唱着楚地的歌。
寒冷的沙滩上笼罩着薄雾,落月沉入清澈的江波。
壮志未酬,深感年华已晚,面对衰老心生惭愧,应对繁杂事务众多。
回归朝廷时,我将如何佩戴官帽,手持笏板,疲惫的身心又能支撑多久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英雄晚年的感慨与自我生命力的反思。

"军吏回官烛"一句,以军吏携带的官府蜡烛作为开篇,烛光在夜色中显得分外孤寂,暗示着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阴霾。紧接着,"舟人自楚歌"则展现了水上行者自发歌唱的情景,他们或许是从南方的楚地而来,带着异乡之思在河流中前进。

第三、四句"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描绘了一幅冷寂的夜晚边塞图景。细腻的寒沙被薄雾所覆盖,而那逐渐下沉的月亮投射在静谧的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宁静而又孤独的画面。

最后两句"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则是诗人对英雄晚年感慨的抒发。"壮惜身名晚"表达了对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英雄生活的惋惜之情,而"衰惭应接多"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再有更多建树的遗憾。最后,"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中,"归朝"意味着回到朝廷或故乡,"日簪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筋力定如何"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和生命力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和情感的深度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晚年、生命力量衰减以及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晓起感怀

钟声惊散树头鸦,窗户微明月影斜。

镜里衰颜随节换,数茎白发映乌纱。

(0)

欲登楼未果先赋一律以见意

红叶黄花殿晚秋,碧云青嶂倚南楼。

江湖汗漫迷归路,草木萧条动客愁。

一自衣冠辞凤阙,几番风雪拥貂裘。

中州不尽登临兴,欲上层霄豁远眸。

(0)

观登科录感兴

圣主垂衣御九重,群贤汇进万方同。

文明启运天垂象,豪杰乘时气吐虹。

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

当年我亦曾遭际,涂抹于今避下风。

(0)

游嵩山十三首·其四启母石

顽石本在世,启母人亦知。

可怜宋太后,死骂宁馨儿。

(0)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其七

仁寿生辰节,君王进玉卮。

寿棚兼寿表,留待北还时。

(0)

清平乐四首·其三

天南地北,何日兵尘息,四海升平归老忆,凤远岐山空碧。

衣冠滚滚争春,谁能卧辙攀轮,一剑风云未遂,几回怒发冲巾。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