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当此夕,强半在天涯。
异地重为客,残冬未到家。
歌闻蛮调苦,烛暗海风斜。
更见梅花发,能无感岁华。
十年当此夕,强半在天涯。
异地重为客,残冬未到家。
歌闻蛮调苦,烛暗海风斜。
更见梅花发,能无感岁华。
这首诗《惠阳除夕》由清代诗人蒋人所作,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异乡度过除夕夜的情景,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十年当此夕,强半在天涯。”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与空间距离,十年间,诗人有一大半的时间漂泊在外,远离故乡。这种强烈的对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离愁别绪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颔联“异地重为客,残冬未到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再次成为异乡之客,正值年末,却仍未归家。这一句中的“重”字,强调了诗人多次在外过年的经历,而“残冬”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与归家的遥不可及。
颈联“歌闻蛮调苦,烛暗海风斜。”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在异乡的除夕之夜,听到的是异国的歌曲,歌声中充满了苦涩;烛光暗淡,海风斜吹,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尾联“更见梅花发,能无感岁华。”以自然界的梅花开放作为结尾,寓意着时光的流逝。梅花的绽放,既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也是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感慨。面对梅花的盛开,诗人怎能不感叹时光的飞逝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夜异乡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