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胸藏十万兵,提戈出塞事无成。
庙堂不惜封疆坏,门户惟知水火争。
辛苦四年随相国,仓皇一死殉危城。
白扬风急祠前树,犹作金戈铁马声。
自是胸藏十万兵,提戈出塞事无成。
庙堂不惜封疆坏,门户惟知水火争。
辛苦四年随相国,仓皇一死殉危城。
白扬风急祠前树,犹作金戈铁马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勇敢的将领,鹿忠节公,其形象鲜明,情感深沉。首句“自是胸藏十万兵”,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鹿忠节公内心深处蕴藏的军事智慧和勇气,仿佛他胸中自有十万大军,随时准备为国效力。然而,“提戈出塞事无成”一句转折,暗示了鹿忠节公虽有满腔热血与雄心壮志,却在实际战场上未能取得胜利,命运多舛。
接着,“庙堂不惜封疆坏,门户惟知水火争”两句,揭示了朝廷与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种内耗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导致鹿忠节公的悲剧命运。庙堂,即朝廷,象征着权力中心;封疆,指边疆领土,暗含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水火,比喻内部冲突与斗争。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外部威胁与内部纷争对国家的双重打击。
“辛苦四年随相国,仓皇一死殉危城”描述了鹿忠节公跟随相国(可能是指当时的领导或决策者)征战四年,最终在危难之际英勇牺牲的情景。这不仅表现了鹿忠节公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也反映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伟大情怀。
最后一句“白杨风急祠前树,犹作金戈铁马声”富有象征意味。白杨树在秋风中摇曳,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也暗示了鹿忠节公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如同金戈铁马之声,永远回响在人们心中,激励后人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的精神。这一句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鹿忠节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江上雁绳斜,酒初阑、早又断肠今夕。
无语咽寒云,漂零久、忍问西湖消息。
六桥烟月,那时曾弄梅边笛。
落叶如潮秋寺晚,都是梦中游历。
而今蕉萃南朝,算斜阳燕子,似曾相识。
莫更上离亭,荒烟外、残柳丝丝愁织。
重逢记得,蘼芜一抹伤心碧。
只恐镫凄疏雨夜,瘦损茂陵词客。
墨痕谁识当年稿,曾经劫灰三度。
荡桨呼鸥,携筇策蹇,惯向斜阳来去。无言自语。
引微妙天机,欲吞还吐。
如此湖山,有人悄立断桥路。摊笺只应闭户。
诗成高唱罢,水袂飘举。
酒绿浇愁,灯红煮梦,好住烟波深处。奚囊满贮。
便清响时闻,一瓢风雨。老屋低檐,个中吟独苦。
欲语心先碎。卅年来、欢娱苦短,年华催逝。
只数吴皋同赁庑,少称兰闺清事。
又一刹、蓬飘海澨。
自尔钗钿看尽彻,问何曾、一日舒眉翠。
愁与病,相料理。城南老屋青镫里。
恁几回、忍饥待我,夜寒无寐。
凄绝平生先死愿,总算而今信矣。
甚为我、前驱蝼蚁。
铁轨城阴遥映带,更白杨、荒冢悲风起。
报君者,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