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垂老忝朝臣,未敢辞官愧古人。
今代有谁为弃物,万方无地不归仁。
休论服色青如玉,自笑头颅白似银。
它日放归华顶去,政须结社约遗民。
缁衣垂老忝朝臣,未敢辞官愧古人。
今代有谁为弃物,万方无地不归仁。
休论服色青如玉,自笑头颅白似银。
它日放归华顶去,政须结社约遗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的《和苏平仲见寄(其三)》。诗中以“缁衣垂老”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迈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高人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辞官归隐的遗憾。
“未敢辞官愧古人”,诗人直言自己不敢辞去官职,内心深感愧疚于古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他对传统与现实的思考。接着,“今代有谁为弃物,万方无地不归仁”,诗人提出疑问,当今时代有谁能被视为弃物,表明了他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同时也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认为仁德应该遍布天下。
“休论服色青如玉,自笑头颅白似银”,这两句通过对比青色的衣物与白色的头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它日放归华顶去,政须结社约遗民”,诗人展望未来,希望有一天能回归山林,与志同道合者结社,共同传承和弘扬佛法,体现了他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对后世的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代高人风范的追慕,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定律零陵玉管,调钟始平铜尺。
龙门之下孤桐,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圭,山精所以奉璧。
涤九川而赋税,乘三危而纳锡。
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
可以玉检封禅,可以金绳探册。
终永保于鸿名,足扬光于载籍。
长安有狭斜,金穴盛豪华。
连杯劝上马,乱果掷行车。
深红莲子艳,细锦凤凰花。
那能学噀酒,无处似栾巴。
野马不任骑。兔丝不任织。既非中野花。
无堪麇麚食。
教微因弛辔,维峻属贞期。
义乖良未远,斯文焕在兹。
超河综绝礼,冠楚缀沦诗。
披縢辨蠹册,酌醴访深疑。
澄流黜往性,泛略引前滋。
汉壁含遗篆,名山多逸词。
绿编方委阁,素简日盈辎。
空幸参鸳鹭,比秀恧琼芝。
挹流既知广,复道还自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