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杜位》
《寄杜位》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èi
táng /

jìnwénkuānxīnzhōuxiǎngjiàn怀huáiguīshàngbǎiyōu

zhúsuījiēwànbēijūnshìshíniánliú

gānkuàngchénsuíyǎnbìnháiyìngxuěmǎntóu

lěishūxīnluànshígèngjiāngyóu

注释
宽法:放宽的法令。
新州:古代地名,这里指诗人朋友所在的地方。
怀归:怀念家乡。
尚:仍然。
百忧:众多忧虑。
逐客:被流放的人。
万里去:远行万里。
悲君:为你的遭遇感到悲伤。
十年流:十年的流放生涯。
干戈:战争。
况复:更何况。
尘随眼:眼前的景象如同尘土飞扬。
雪满头:形容头发斑白如雪。
玉垒:地名,位于四川成都附近。
题书:题写书信。
心绪乱:心情纷乱。
曲江游:游览曲江(唐代长安名胜,象征美好时光)。
翻译
最近听说放宽了离开新州的禁令,想象你心中满是思乡之情,忧虑重重。
被流放的人虽然都要远行万里,但你的悲伤已持续了十年。
战乱之中,眼前尽是烽火狼烟,你的鬓发恐怕也已如雪般斑白。
在玉垒山题写书信时,你的心情想必纷乱,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游览曲江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对前两句“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牵挂。诗人得知朋友即将离开新州,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担忧,这种情感是“百忧”的体现,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未来的关心。

接下来的两句“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描绘了诗人对于友人长久离别的哀伤。即使朋友们都各自前往远方,但诗人的这种悲痛感受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可见其情深。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两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战鼓的声响再次传入耳中,但眼前的景象却被尘土所覆盖,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而“鬓发还应雪满头”则直接点出了诗人自己的年华已逝,头发如同白雪一般,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切感受。

最后两句“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中,“玉垒题书”指的是诗人在玉垒上留下自己的墨迹,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心绪乱”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刻正是混乱和不安的状态。最后,“何时更得曲江游”则是在询问何时自己才能再次回到那美丽的曲江之滨,进行一次愉快的游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也是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一种渴望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离别、个人的时光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赠金磬北·其二

白发汤高逸,书家亦一人。

鸠兹称二篆,虿尾更三真。

以我师心拙,多君得法新。

归时烦致语,名迹寄来频。

(0)

送林赤见之怀集授经·其一

五长有令子,五经如井丹。

少年频友教,长路岂游盘。

西水冰初解,春帆雨乍寒。

定知贤令尹,雅有得人欢。

(0)

寿顺德二尹

地分南海半,城跨北山多。

县有神明佐,人传岂弟歌。

柳阴含日冷,花气入风和。

春酒公堂少,清如冰雪何。

(0)

答酒家王君惠酒·其三

玉馈清如镜,无乾复一樽。

忘忧凭此物,难老不须言。

花气春初暖,莺声日已喧。

酒泉君挹注,自此更源源。

(0)

菊·其二

蕊至秋犹小,重阳不得看。

白嫌霜降暖,黄待立冬寒。

冷落辞蓬户,馨香上箨冠。

数枝那忍食,香沁已心宽。

(0)

黄落·其一

黄落未云满,秋声夜始多。

稍含疏雨去,微带早霜过。

粉飘三径箨,衣乱一池荷。

蟋蟀频相怨,当如岁暮何。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