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至秋犹小,重阳不得看。
白嫌霜降暖,黄待立冬寒。
冷落辞蓬户,馨香上箨冠。
数枝那忍食,香沁已心宽。
蕊至秋犹小,重阳不得看。
白嫌霜降暖,黄待立冬寒。
冷落辞蓬户,馨香上箨冠。
数枝那忍食,香沁已心宽。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秋季的生长状态与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首句“蕊至秋犹小”点明了菊花在秋天的生长情况,虽已入秋,但花蕊仍然显得小巧,暗示了菊花生长周期的独特性。接着,“重阳不得看”则表达了诗人对错过重阳节观赏菊花的遗憾,重阳节是赏菊的传统佳节,诗人未能在此时一睹菊花盛景,心中难免有些许失落。
接下来的几句“白嫌霜降暖,黄待立冬寒”,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菊花以情感,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白色的菊花似乎嫌霜降后天气不够寒冷,而黄色的菊花则期待着立冬之后更加严寒的气候,以适应自己的生长需求。这种生动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菊花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独特习性的深刻理解。
“冷落辞蓬户,馨香上箨冠”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香气的传播。菊花在冷落的环境中依然绽放,其香气却能飘散到远处,甚至到达竹帽之上,展现出菊花不畏艰难、香气远播的品质。这里不仅赞美了菊花的坚韧与高洁,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最后,“数枝那忍食,香沁已心宽”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珍爱之情。即使面对可以食用的菊花,诗人也不忍心采摘,而是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与香气,带给人心灵上的宽慰。这不仅是对菊花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菊花在不同季节中的生长状态和特点,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珍视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