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剩欲举金樽,客不开襟怎与论。
自饮一杯归去后,喜逢家乐闹黄昏。
送春剩欲举金樽,客不开襟怎与论。
自饮一杯归去后,喜逢家乐闹黄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妙伦所作的《偈颂八十五首》中的第七十首。诗人以送春为题,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慨。首句“送春剩欲举金樽”描绘了诗人试图借酒浇愁,想要留住春天的情景,"金樽"象征着美酒,寓意对春光的珍视和挽留。
第二句“客不开襟怎与论”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可能是在宴席上,朋友未能敞开心扉分享这份惜春之情,使得诗人感到孤独。"开襟"不仅指衣物的敞开,也象征心灵的交流。
第三句“自饮一杯归去后”表达了诗人独自饮酒的动作,他决定即使没有朋友的理解,也要自我排遣,享受这杯酒带来的片刻欢愉。
最后一句“喜逢家乐闹黄昏”以“家乐”和“闹黄昏”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诗人想象回家后,家中热闹的黄昏时光或许能带来一丝安慰,尽管春天已逝,但家的温暖和欢乐依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饮酒、送春、孤独与家庭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也有对家庭温馨的期待,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交融的特色。
今朝的的是重阳,独步崔巍觅醉乡。
饱日山枫千树赤,绚秋岩菊一枝黄。
幽禅出应耶城供,倦客来迎宴寝香。
閒读旧题嗟岁月,功名回首鬓毛苍。
歌阕阳关,肠断短亭,惟有离别。
画船送我薰风,瘦马迎人飞雪。
平生幽梦,岂知塞北江南,而今真叹河山阔。
屈指数分携,早许多时节。愁绝。
雁行点点云垂,木叶霏霏霜滑。
正是荒城落日,空山残月。
一尊谁念我,苦憔悴天涯,陡觉生华发。
赖有紫枢人,共扬鞭丹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