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飞尽一溪烟,短笛悠扬古岸边。
信口数声横犊背,无腔频弄过村前。
轻翻蝴蝶蒹葭渚,乱落梅花野渡船。
遥听余音归断续,依然吹出杏花天。
晓风飞尽一溪烟,短笛悠扬古岸边。
信口数声横犊背,无腔频弄过村前。
轻翻蝴蝶蒹葭渚,乱落梅花野渡船。
遥听余音归断续,依然吹出杏花天。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牧笛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清晨的微风、溪水的轻烟、悠扬的笛声以及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首句“晓风飞尽一溪烟”,以“晓风”和“一溪烟”开篇,简洁明了地勾勒出清晨时分溪边的景象,晨风拂过,溪面上轻烟散去,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接着,“短笛悠扬古岸边”,通过“短笛”与“悠扬”的结合,不仅描绘了牧童吹笛的情景,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感和韵律感,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笛声在空气中回荡。
“信口数声横犊背,无腔频弄过村前。”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牧童吹笛的自由与随性,他们或许并未刻意追求旋律的和谐,只是随意地吹奏,却也能让笛声穿越村庄,传递出生活的简单与纯粹。这种不拘形式的音乐之美,正是诗中所要传达的意境之一。
“轻翻蝴蝶蒹葭渚,乱落梅花野渡船。”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蝴蝶在芦苇丛中轻盈翻飞,梅花在渡船旁零落纷飞,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同时,这也象征着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最后,“遥听余音归断续,依然吹出杏花天。”这两句收尾,以“余音”和“杏花天”为意象,既是对前文情境的延续,也是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即使笛声渐远,但那份悠扬与和谐仿佛仍能化作春日里的杏花,绽放出一片绚烂的天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清莫清如金塘之碧筱,澹莫澹如玉溆之澄澜。
红泉一道写天影,青林五月惊秋寒。
草堂宴坐如空寂,远过山阴子猷宅。
初疑飞梦落湘皋,彷佛苍梧起瑶瑟。
磷下苔边好濯缨,看书高枕谢浮名。
白鸥小艇沧浪调,黄鹤孤琴静夜声。
閒门永日无车骑,半榻清风兀然醉。
动处偏澄静者心,晚节方知此君意。
客来呼酒共论文,烧笋烹鱼每夕曛。
自耽老兴工长律,更喜儿郎书八分。
忆昔闻君访仙岛,壶丘员峤多灵草。
九转黄金祗浪传,数茎白发归来好。
如今高蹈隐乡山,学得刘伶善闭关。
只愁西伯非能猎,忽到滋泉水竹间。
《题林逸人水竹居巷中州逸人隐于横塘所居环树脩竹凿池以通潮汐暇日常宴坐其中与道徜徉澹如也因以水竹居自名其堂且索予长句诗就主人击节而歌歌竟请书为赠文》【明·王恭】清莫清如金塘之碧筱,澹莫澹如玉溆之澄澜。红泉一道写天影,青林五月惊秋寒。草堂宴坐如空寂,远过山阴子猷宅。初疑飞梦落湘皋,彷佛苍梧起瑶瑟。磷下苔边好濯缨,看书高枕谢浮名。白鸥小艇沧浪调,黄鹤孤琴静夜声。閒门永日无车骑,半榻清风兀然醉。动处偏澄静者心,晚节方知此君意。客来呼酒共论文,烧笋烹鱼每夕曛。自耽老兴工长律,更喜儿郎书八分。忆昔闻君访仙岛,壶丘员峤多灵草。九转黄金祗浪传,数茎白发归来好。如今高蹈隐乡山,学得刘伶善闭关。只愁西伯非能猎,忽到滋泉水竹间。
https://shici.929r.com/shici/2HThgM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