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挽联》
《自挽联》全文
清 / 翁同和   形式: 对联

朝闻道夕死可矣;今而后吾知免夫。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清代翁同和的《自挽联》,在短短的句子中蕴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与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源自《论语·里仁》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它表达了对真理或大道的渴望与追求,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能感到满足。在这里,诗人将“道”理解为人生的真谛或理想,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真理的极度渴望。

“今而后吾知免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态度转变。经历了某种深刻的领悟或体验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不再为过去的遗憾或未来的未知所困扰。这里的“免”可以理解为解脱、自由或豁然开朗,意味着诗人通过自我反思与觉悟,达到了心灵的解放。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翁同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在面对生命终局时,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道德和精神境界的重视。

作者介绍

翁同和
朝代:清

实指“翁同龢”,(1830—1904)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猜你喜欢

玉山南望飘然罗浮之怀

懒散黄龙别洞宾,飘潇鹤氅一纶巾。

出山不为逢年计,适国疑随避世人。

天上夔龙饶衮职,海滨箕颍属閒身。

脚头风月非无伴,鹿豕深山旧结邻。

(0)

发江浒留别古林丈并呈同社诸公

苍生已切台端望,白发谁怜岭外游。

三教正迷趋圣路,一肩同负救时忧。

粤山社集诸英会,珠海蓬飘一叶舟。

肯为分携怅歧路,万山同峙水同流。

(0)

拜题家君竹山小隐别号·其二

万丈崔巍森玉台,自招琴鹤住山隈。

疏枝漏月虚生白,高节凌云翠作堆。

彩凤舞风乘暖日,蛰龙翻土待春雷。

琅玕敲动西华枕,日报平安次第来。

(0)

入浏阳三都写似卜守约守愚子贤三秀才

踏入三都景色新,旷然一个洞天春。

溪头流水源头活,眼底青山画底神。

边境无风嘶战马,龙门有客问通津。

天王欲树中兴业,梦卜须求姓吕人。

(0)

次游岩韵赠送郭彩峰理问之任云南

神骏长驱出傅岩,洗尘梅雨弄微纤。

春容薇省花开锦,秋色滇池水赛蓝。

使节高风来竹马,恩波浪暖起春潭。

冈头侧耳泥金报,坐笑黄堂位列三。

(0)

登重驿亭次余寒谷韵

劲节无妨远瘴侵,光风满眼拂香尘。

百年谁识纲常重,万里人甘道义贫。

野鹤谩酬青嶂梦,老龙深蛰碧潭春。

登楼一笑成诗赋,不把风流学楚人。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