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落红鲜缕,调和作肉糜。
供来香满室,尝处雪盈匙。
母愈儿增喜,儿瘢母不知。
潘舆还旧里,萱砌日迟迟。
剪落红鲜缕,调和作肉糜。
供来香满室,尝处雪盈匙。
母愈儿增喜,儿瘢母不知。
潘舆还旧里,萱砌日迟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孝子为了母亲的健康,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烹制成肉糜给母亲食用的感人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孝子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句“剪落红鲜缕”,生动地描绘了孝子割肉时的场景,将鲜红的肉丝比作花瓣,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着,“调和作肉糜”则描述了孝子将肉丝烹制的过程,体现了他细致入微的照顾。
“供来香满室,尝处雪盈匙”两句,通过香气四溢和雪白的肉糜,营造出温馨而感人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孝子行为的高尚与伟大。
“母愈儿增喜,儿瘢母不知”则揭示了孝子的内心世界,他的喜悦来自于母亲的康复,而他身上的伤痕却未被母亲察觉,这种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最后,“潘舆还旧里,萱砌日迟迟”两句,以古代典故“潘舆归里”和“萱草”象征母亲的比喻,表达了孝子完成孝行后,带着满足与平静的心情回到故乡,与母亲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刻画了一位孝子的伟大事迹,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崇冈若盘龙,兹地极高爽。
何令临是乡,政教昔攸掌。
周回廊庑成,宏深殿庭敞。
搆屋鸠良材,买田收沃壤。
训迪师有方,教育士有养。
朝夕勤弦歌,春秋严祀享。
皇恩雨露多,圣道日星朗。
迄今百年馀,隳废盈草莽。
我来重谒拜,遗像愧瞻仰。
碑碣载雄文,丝竹留馀响。
识此风化源,六经期再讲。
矢言力兴脩,述诗告吾党。
岐路逢君赋远游,伤心云树粤江头。
轻阴向夕花前度,秀色将春雨外浮。
却讶梁园看渐杳,恍疑巫峡散还收。
白衣霭霭迷征旆,翠幄笼笼引去舟。
惜别不缘今日赋,高情那记昔人留。
遥连蜃气江东暝,迥带猿声渭北愁。
梦觉微茫沙上驿,醉来掩映水边楼。
宦情已共青霄永,别思空随绿水流。
若到上林成五色,好分馀荫及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