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林八景总咏》
《梅林八景总咏》全文
宋 / 叶梦鼎   形式: 古风

黄墩巨海通昌国,花园大路连西域。

九顷农歌乐丰年,赤山牧唱喧朝夕。

罗溪流水出通潮,仕岆高山古贤迹。

方寺钟声诵善音,桃源击鼓评民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éilínjǐngzǒngyǒng
sòng / mèngdǐng

huángdūnhǎitōngchāngguóhuāyuánlián西

jiǔqǐngnóngfēngniánchìshānchàngxuāncháo

luóliúshuǐchūtōngcháoshìyǎogāoshānxián

fāngzhōngshēngshànyīntáoyuánpíngmín

注释
黄墩:地名,可能是一个大湖或高地。
昌国:古代地名,可能指现在的某个繁荣地区。
西域:古代中国对西部边远地区的统称。
九顷:形容土地广阔,九顷约为135亩。
赤山:可能是具体的山名,也可能象征着红色的土地。
仕岆:地名,可能指一个有高山的地方。
方寺:寺庙的名字,方形可能表示其建筑特色。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之地,这里可能指一个虚构的社区。
民籍:古代对民众户口的登记册。
翻译
黄墩如同大海连接着昌国,宽广的道路直通西域的边疆。
九顷田地里农民欢歌庆祝丰收年景,赤山的牧人日夜歌唱着生活的声音。
罗溪的流水汇入了潮汐,仕岆的高山承载着古代贤人的足迹。
方寺的钟声传播着善良的教诲,桃源的鼓声评价着百姓的户籍记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饶昌盛的农业社会和壮丽的自然风光。黄墩、巨海等地名可能指代着广阔的疆域,而“花园大路连西域”则展现了一种对远方美好地方的向往与连接。

"九顷农歌乐丰年,赤山牧唱喧朝夕"两句描绘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人们在田间高声歌唱,表达着对丰收年的喜悦和期待。同时,"赤山牧唱喧朝夕"则表现了牧民从早到晚的劳作场景。

"罗溪流水出通潮,仕岆高山古贤迹"两句转换了画面,描述了一条河流与大海相连,以及高山中的古老遗迹。这里可能在强调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最后,“方寺钟声诵善音,桃源击鼓评民籍”则是对宗教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描绘。方寺的钟声象征着佛法的传播,而“桃源击鼓评民籍”可能是在描述一种通过乐音来判断民情的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个画面展现了一个和谐、繁荣且充满历史沉淀的地方。

作者介绍

叶梦鼎
朝代:宋

台州宁海人,字镇之,号西涧。以太学上舍试两优入仕。授信州军事推官。理宗淳祐间累官直秘阁、江西提举常平兼知吉州,节制悍将,置社仓、义仓,平反李义山受赃之冤。度宗咸淳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以与贾似道不合,引疾辞归。端宗即位于闽,召为少师,因道阻不能赴,恸哭而还。卒年八十。
猜你喜欢

句·其二

山林绿发秦宫女,风雨青萍禹庙梁。

(0)

夜泊

月沉江路黑,傍岸已三更。

知近人家宿,林西犬吠声。

(0)

药圃五咏·其四川芎

芎苗高一丈,细花如申椒。

不独服芎根,衣佩或采苗。

清芬袭肌骨,岁久亦不消。

所以湘浦客,洁修著高标。

我老苦多病,风寒首频摇。

愿移一百本,溉根豁烦嚣。

虽无下女遗,乾叶插盈腰。

逃泥贳旦暮,不学楚人谣。

(0)

肃时雨若

肃肃存吾敬,冥冥若有期。

人皆欣雨若,心为有天知。

悃切忧民志,勤拳在庙时。

片云催许急,三祝果伊谁。

方寸来何易,吁嗟礼亦宜。

虚中求造化,事应不须唯。

(0)

龙跃天衢

头角惊人世,如龙乍跃渊。

身随三月浪,衢在九重天。

云起方成陆,雷驱正急鞭。

战鳞飞百万,怒爪击三千。

赤水神何照,苍精角有躔。

堪嗤时俗眼,空向壁间传。

(0)

花婆井

一湾秋月浸香痕,涤尽山前万古尘。

犹记当时老梳洗,淡妆明镜照眉颦。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