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疑巢许是前身,虚度膺门二十春。
岂意遗贤在林薮,惜无知己脱风尘。
撰碑纵托登龙伴,放效从他折角巾。
最笑近来黄叔度,藏头不复见时人。
共疑巢许是前身,虚度膺门二十春。
岂意遗贤在林薮,惜无知己脱风尘。
撰碑纵托登龙伴,放效从他折角巾。
最笑近来黄叔度,藏头不复见时人。
这首诗以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如他们般遁迹山林的遗憾。首句“共疑巢许是前身”,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仰慕,认为自己可能与巢父、许由这样的高人有某种精神上的联系。
“虚度膺门二十春”则感慨时光荏苒,自己在世俗中度过多年,未能像理想中的贤者那样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接下来,“岂意遗贤在林薮”表达了诗人对遗世独立的贤才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结识他们的惋惜。
“惜无知己脱风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叹,暗示自己在纷繁的尘世中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虽然希望能有登龙门的机会,但“撰碑纵托登龙伴”表明他更倾向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愿随波逐流。
最后两句“最笑近来黄叔度,藏头不复见时人”借典故表达对黄叔度(东汉名士)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未能如黄叔度般超脱世俗,选择隐居避世的自嘲。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昔游江户三十馀,芝荃二公深器余。
甲午一战曲在我,捲旗跋浪归舟俱。
年将七十忽重至,堂堂九原不可呼。
郎君持节正壮岁,重我视昔情尤殊。
翠松红叶照白发,残年残世同欷歔。
斗枢霞意语何巧,文采焜耀惊东隅。
高才名门贵风节,以义相厉吾岂诬。
韬庵被徵晚入朝,海内相贺仰名德。
日下特开礼学馆,大事相援天下溺。
中古以降家天下,三纲五常有误释。
纷纷聚讼见己小,去圣万里犹面壁。
叔孙自谓知世变,两生抱古吾益惑。
周监二代尚博采,墨守一孔岂为得?
诸儒读书亦云广,所患淑世乏高识。
夷之墨者欲见孟,道有不同孰能直?
先生用意酌宇宙,软语当使众喙息。
却怜结习终未除,长避路尘亲水石。
西涯一角真冷地,泽畔行吟暂閒适。
与游不必尽朝士,眷眷遂至夕阳匿。
袁丝籍福今俱老,安能随俗矜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