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云古树隐禅门,谁解拈花礼世尊。
人外经声空自转,定中秋色叶频翻。
行随流水皆无住,坐对青山两不言。
会识维摩多妙理,欲从空观涤尘烦。
閒云古树隐禅门,谁解拈花礼世尊。
人外经声空自转,定中秋色叶频翻。
行随流水皆无住,坐对青山两不言。
会识维摩多妙理,欲从空观涤尘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寺院景象,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金粟寺的幽静与禅意。首联“閒云古树隐禅门,谁解拈花礼世尊”以“閒云”与“古树”隐喻禅宗的超然与自然,暗示了寺庙的静谧与庄严,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又有谁能真正领悟到禅宗的精神呢?颔联“人外经声空自转,定中秋色叶频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空灵的氛围,通过“经声”的流转与“秋色”中落叶的频繁翻动,表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颈联“行随流水皆无住,坐对青山两不言”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更加深刻的禅悟之中。诗人以“流水”与“青山”为喻,表达了万物皆空、无常变化的哲理,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淡然态度。尾联“会识维摩多妙理,欲从空观涤尘烦”则是全诗主旨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引用佛教典故,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希望通过禅修来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烦恼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与宗教情怀,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佳作。
稽首一切智,圆通十方慧。
无上两足尊,法体含三世。
归命万德师,与慈启大悲。
溥度恒沙乐,愿力难恩□。
解空无比量,世出世间上。
了义修多罗,圆明真实相。
慧命久住持,阿僧历劫祗。
如今言下会,碎体报难齐。
我欲穷真法,法则非非法。
虽法非正固,要会无法法。
随文偈赞之,标宗立妙机。
通方闻便喜,声闻应皱眉。
红露穿碧海,是汝心非采。
不是风幡动,如如无变改。
白日绕须弥,只今是阿谁。
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般若真微妙,无相为宗要。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
研穷理趣长,堆卷积山冈。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
方言称智慧,真人本无位。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
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
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
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
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