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骨已枯,谁将遗迹绘新图。
波回断岸江声远,露白遥空鹤影孤。
东望有山遮故垒,南飞无树托栖乌。
清风明月依然在,却属扁舟载酒徒。
三国英雄骨已枯,谁将遗迹绘新图。
波回断岸江声远,露白遥空鹤影孤。
东望有山遮故垒,南飞无树托栖乌。
清风明月依然在,却属扁舟载酒徒。
这首《赤壁图》由明代诗人朱纯所作,通过对赤壁战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静谧。
首联“三国英雄骨已枯,谁将遗迹绘新图”,开篇即以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为背景,暗示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引出对历史遗迹的思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骨已枯”与“绘新图”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感慨,也暗含着对后人如何铭记历史的深思。
颔联“波回断岸江声远,露白遥空鹤影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赤壁战场边的自然景象。江水回旋,断岸依稀可见,江面上的声响渐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远处的天空中,只有孤鹤的身影,增加了画面的孤独感,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的孤独与遥远。
颈联“东望有山遮故垒,南飞无树托栖乌”,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向东望去,山峦遮挡了昔日的战争遗址,仿佛历史的记忆被时间所掩埋;向南看去,没有树木可以为归巢的乌鸦提供栖息之地,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尾联“清风明月依然在,却属扁舟载酒徒”,以清风明月作为背景,反衬出历史的恒久与个人的短暂。尽管自然美景依旧,但它们属于那些乘着小船、借酒浇愁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永恒与瞬间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整体来看,《赤壁图》不仅是一幅描绘历史遗迹的画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哲理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