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萧萧动远思,东风吹卷曲尘丝。
落梅江岸经行处,细草阶庭欲暮时。
酒梦暗随灯焰尽,春更还逐炭香迟。
朝来扫径花多少,误湿閒愁总不知。
瑟瑟萧萧动远思,东风吹卷曲尘丝。
落梅江岸经行处,细草阶庭欲暮时。
酒梦暗随灯焰尽,春更还逐炭香迟。
朝来扫径花多少,误湿閒愁总不知。
这首《春雨》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描绘了春雨中的细腻情感与景象。
首句“瑟瑟萧萧动远思”,以瑟瑟的风声和萧萧的雨滴声,引发出深远的思绪,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东风吹卷曲尘丝”一句,通过东风的吹拂,将地面的尘丝卷起,形象地展现了春雨中特有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落梅江岸经行处,细草阶庭欲暮时”,这两句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描绘了落梅飘零在江边,细草在黄昏时分铺满庭院的画面,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蕴含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酒梦暗随灯焰尽,春更还逐炭香迟”,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酒梦随灯焰的熄灭而消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春意却随着炭火的香气慢慢消逝,表达了对春日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
最后,“朝来扫径花多少,误湿闲愁总不知”,早晨清扫小径时发现落花满地,这不仅让人想起春日的短暂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愁,或许是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或许是对于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及其引发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相约城南步。望苍茫、雨花台畔,迷烟锁雾。
行到山前刚数里,绕遍水村渔浦。
问昔日、诗翁何处?
茅舍竹篱知在否,怕西风、吹如青冥去。
人不见,眼空注。凭高远眺天涯路。
最关情、离鸿声彻,白云红树。
铁瓮城边沙滚滚,隐约龙蟠虎踞。
更塔影、横空倒竖。
且向招提寻往迹,渡危桥、手挽疏藤缕。
黄菊好,暂延伫。
饮马长城窟,流来塞外水。
撑犁头曼久外臣,息燧销兵亦久矣。
饮马长城窟,遗迹犹堪指。
埤堄列嶂几千年,坚不山齐心不止。
辒辌车中臭才发,可惜蒙恬旋赐死。
后来岂少防边人,良民半作城下鬼。
六州铸错未为痴,万古痴谋无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