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为徐先辈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徐先辈早年声名鹊起但最终未得仕途显达的惋惜之情。首句“岂谓声名早”暗示徐先辈曾一度名声大噪,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番成不遇非”,表明他的命运并未如预期般顺利。颔联“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回顾了徐先辈才华出众,作品曾被天子赏识,诗才广为人知,然而这些并未带来应有的仕途机会。
颈联“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以种植松树和未能科举登第的“桂枝”(比喻科举及第)作比,形象地表达了徐先辈的遗憾和失落。尾联“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则寄寓了对徐先辈高尚品德的怀念,以及希望有人能理解并记住他的美德,如同御史之于音乐中的埙篪,虽不得显赫地位,其德行犹能被人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徐先辈生平的回顾和对他未竟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