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徐先辈挽词》
《徐先辈挽词》全文
宋 / 赵师秀   形式: 五言律诗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bèiwǎn
sòng / zhàoshīxiù

wèishēngmíngzǎofānchéngfēi

céngtiānjiànshīyǒushìrénzhī

zhǒngsōngsānchǐzhōngguāiguìzhī

yōufāngshuízhìshǐniànxūnchí

注释
岂谓:难道认为。
声名:名声。
早:早早地。
番成:反而变成。
不遇:不得志。
赋曾:才华曾被。
天子:皇帝。
见:赏识。
诗有:诗作有。
世人知:世人所知。
忽种:忽然种植。
松三尺:三尺高的松树。
乖:违背,未能如愿。
桂一枝:珍贵的桂枝。
幽芳:幽深的芳香。
谁与:谁能。
志:欣赏,理解。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念:记得。
埙篪:古代两种乐器,比喻才能或友谊。
翻译
难道名声早早到来,反而成了不得志的结果?
我的才华曾被天子赏识,但诗作却只有世人才能理解。
忽然间种植了三尺高的松树,却未能如愿得到那棵珍贵的桂枝。
这幽香无人能识,只有御史还记得我如同埙篪般的才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为徐先辈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徐先辈早年声名鹊起但最终未得仕途显达的惋惜之情。首句“岂谓声名早”暗示徐先辈曾一度名声大噪,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番成不遇非”,表明他的命运并未如预期般顺利。颔联“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回顾了徐先辈才华出众,作品曾被天子赏识,诗才广为人知,然而这些并未带来应有的仕途机会。

颈联“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以种植松树和未能科举登第的“桂枝”(比喻科举及第)作比,形象地表达了徐先辈的遗憾和失落。尾联“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则寄寓了对徐先辈高尚品德的怀念,以及希望有人能理解并记住他的美德,如同御史之于音乐中的埙篪,虽不得显赫地位,其德行犹能被人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徐先辈生平的回顾和对他未竟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同情。

作者介绍
赵师秀

赵师秀
朝代:宋   号:灵秀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70~1219年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猜你喜欢

不寐

客梦初回酒正醒,揽衣行步月华明。

心怀桂玉思乡土,身寄江湖忆弟兄。

桂子风清秋满树,藕花露冷夜三更。

自怜天上灵槎远,时见银河几曲横。

(0)

和主文晏彦文试院韵

深深试院远羲炎,罗袖生凉汗不沾。

红湿胭脂花带雨,绿摇翡翠草当帘。

敲推得意诗怀好,去取无私笔法严。

他日扁舟归鄂渚,几多道路报邮签。

(0)

焦山寺

江上焦山寺,匆匆未暇登。

水环青一簇,树拥翠千层。

两岸闻斋磬,中流见佛灯。

昔人有遗迹,瘗鹤尚留铭。

(0)

袁氏存仁堂

攻医能愈疾,克己在存仁。

一念无非善,满腔都是春。

杏林长茂硕,橘井自奫沦。

庆泽来应远,馀波及后人。

(0)

送黄指挥镇守淮安

东楚古形势,雄名天下闻。

羽山青近海,淮树绿屯云。

藩干新开府,将军旧策勋。

筹边风致在,公暇好论文。

(0)

国子司业张公玄略哀挽

蚤佐春官政,曾施经济才。

暮年居璧水,一旦赴泉台。

太史书遗事,诸生赋八哀。

音容从此绝,无复寄诗来。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