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
《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

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昼不开。

一壑祇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

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陪同彦集充父一同游览瑞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首句“踏破千林黄叶堆”以动态的画面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穿越密林的景象,黄叶堆积象征着深秋的季节特征,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勇气。

接着,“林间台殿郁崔嵬”一句,将视线从地面提升至空中,描绘了林间的建筑群,它们高耸入云,显得庄重而神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不仅赞美了建筑的雄伟,也暗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昼不开”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写。山谷中的泉水在秋天的背景下更加响亮,仿佛大自然的声音在回荡;而山色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之美。这两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一壑祇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则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与回忆。诗人似乎在说,这片山谷如今隐藏着无尽的美景,让人不禁想起往昔的探访,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经历的怀念。

最后,“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两句充满了哲思与情感。诗人想要解开衣物,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这难得的时刻,但又担心打扰了山中的精灵,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怀归·其十四

愁鬓惊秋簟,幽栖梦亦安。

辛勤唯采蕨,报答此和丸。

烟雨从芒屩,风华傍鹖冠。

京华高马足,客思浊漳干。

(0)

寄胡本并陈涣之

君家兄弟并才贤,文采风流世共传。

狎坐笑谈人似玉,盈觞倾倒酒如泉。

家徒败壁怀司马,目极危楼惜仲宣。

春色可怜今去远,金台惟有白云连。

(0)

八景·其三斗门小桥

空濠春水生,数尺横槎渡。

牧竖与樵翁,昕夕纷来去。

取履岂无人,相如不题柱。

(0)

京城别僧

迢迢长安街,获与静者遇。

纂书靡遑即,话禅罕能屡。

来去本无著,拟向名山住。

一往不愿求,赠言良所慕。

明发秋风生,浮杯渡南去。

(0)

杨镇抚逊志轩

将家志气高,卑逊诚独难。

奚知折冲际,乃在辞让间。

战陈每先登,论功殊厚颜。

剑横春星流,诗成夕雨阑。

匪徒宾从娱,遂令行伍安。

古人屏树下,高风良足攀。

(0)

赠孟推官

此邦实繁庶,习俗善讼争。

侧闻举错间,片言等神明。

兹晨促遐装,述职朝上京。

青松挺崇柯,霜气肃以凝。

父老填修涂,车毂无由行。

藩臣给军饷,租税仍烦征。

贱子伏草野,夙夜感且兴。

长驱非所愿,期以康吾民。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