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二十五)》。诗中“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在这里,“佳节”指的是秋天的美好时光,“逢菊”则是遇见菊花的意象,菊花常与秋季相联系,象征着坚贞不屈。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美好的时节里,诗人也感到“浮生正似萍”,即生命犹如漂泊的萍草,缺乏根基,不稳定。
接下来的“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归属和自然之美的向往。这里的“故山”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心中理想的山川,而“何处望”则表现出诗人对那片土地的渴望与寻觅。在“荒岸小长亭”中,“荒岸”给人以废弃、冷清之感,而“小长亭”则是自然风光中的一个静谧角落,可能是诗人心目中的一处宁静所在。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空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以及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轧轧篮舆迫暮归,前村灯火渐依稀。
溪边默数黄牛过,烟际遥看白鸟飞。
把酒无人风落帽,荷锄有客露沾衣。
关门山寺知何许,忽听钟声度翠微。
银烛生花香雾收,中堂密坐促貂裘。
羊羔儿酒浮琼斝,牛尾狸酥映玉舟。
扶醉缓歌金缕曲,怕寒催下画帘钩。
纷纷扰扰成何事,且斗尊前一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