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乘隙入,吹破幽人闷。
檐外鸟声和,一般成四韵。
南风乘隙入,吹破幽人闷。
檐外鸟声和,一般成四韵。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名为《病起》。诗中描绘了病愈后初感南风带来的清新与愉悦,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共鸣。
“南风乘隙入,吹破幽人闷。” 开篇即以南风为引子,形象地表达了病愈后内心的轻松与愉悦。南风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悄悄地、温柔地穿透病人的内心,驱散了长久以来的郁闷与疲惫。这里的“幽人”既指诗人自己,也暗含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味。
“檐外鸟声和,一般成四韵。” 继续描绘了病愈后的环境氛围。随着南风的吹拂,檐下的鸟鸣声变得和谐悦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统一的象征。通过“一般成四韵”,诗人巧妙地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诗歌的节奏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病愈后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从病痛中恢复、重获心灵自由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危峰削玉插晴空,淋漓秀色含鸿濛。
世间万物有时易,惟有青山今古同。
隐君山下营茅屋,烟霞笑傲逃尘俗。
日长心境鹤俱閒,自扫白云松下宿。
溪头觅句行迟迟,童子囊琴归竹篱。
猗兰调古少人听,等閒何处寻钟期。
有客附书至,封识墨尚新。
展读笑良久,劝我归及辰。
我岂不汝怀,爱此泉石邻。
官事亦既简,又多素心人。
刘生书满家,扬叟酒味醇。
而况俱好客,有假眉不颦。
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
焉往非寄寓,奚必家园亲。
置书桃笙底,且复乐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