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来惊岁晚,百苦倍加身。
授衣犹在典,觅粟尚求邻。
官课催方急,私钱索更真。
长门如买赋,蔀屋即辞贫。
冬来惊岁晚,百苦倍加身。
授衣犹在典,觅粟尚求邻。
官课催方急,私钱索更真。
长门如买赋,蔀屋即辞贫。
这首《贫士吟》描绘了一个贫穷士人的生活境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在冬季面临的种种困苦与挣扎。
“冬来惊岁晚”,开篇便点明时令,冬日的寒冷与岁月的流逝让主人公感到惊惧与无奈。“百苦倍加身”,紧随其后,直白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仿佛所有的苦难都集中在这个人身上。“授衣犹在典”,衣物的匮乏,需要典当换取,生活之艰难可见一斑。“觅粟尚求邻”,为了寻找粮食,不得不求助于邻居,凸显了社会关系中的互助与贫困的普遍性。“官课催方急”,官府的赋税催缴迫在眉睫,加重了本已沉重的生活负担。“私钱索更真”,私人借贷的利息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压力。“长门如买赋”,借用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比喻自己如同无法购买赎身之赋,暗示了改变命运的无望。“蔀屋即辞贫”,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只能无奈地接受贫困的命运。
整首诗以贫士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贫困的普遍性。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不禁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