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垂钓竿,不过一渔翁。
三径连东篱,略与寒士同。
何独严与陶,百代流清风。
文叔本侥倖,寄奴非英雄。
我评夷与齐,大胜营丘公。
高台垂钓竿,不过一渔翁。
三径连东篱,略与寒士同。
何独严与陶,百代流清风。
文叔本侥倖,寄奴非英雄。
我评夷与齐,大胜营丘公。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拟古五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一位隐者高台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士大夫阶层中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不愿意隐逸生活的批评态度。
“高台垂钓竿,不过一渔翁。” 这两句开篇就描绘出一位隐者悠然自得地在高台上垂钓的情景,给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感觉。"不过"暗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
“三径连东篱,略与寒士同。” 隐者的居所和普通贫寒士人的住处相似,但隐者的心境却不同于常人。这里“略与”表明虽然物质条件相同,但精神世界却有着本质的差异。
“何独严与陶,百代流清风。” 这里提到的“严与陶”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严武、陶渊明。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世,使得“清风”长存。这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生活理念和文学作品至今仍受到推崇。
“文叔本侥倖,寄奴非英雄。” “文叔”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曾经隐居生活,但后来又被召回朝廷。这里强调的是,即便是才华横溢的人物,也有选择隐逸、不愿涉足功名利禄的心态,而这种选择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英雄气概。
“我评夷与齐,大胜营丘公。” “我评”表明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夷与齐”一般指的是古代的贤臣或有道之士,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后一句“大胜营丘公”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赞美,暗示这种平和、淡泊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功业显赫的政治家。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隐者之风,表达了诗人对于士大夫阶层中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生态度的批评,同时又对隐逸生活中的高洁情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