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幢红旆届通衢,共听歌诗我不诬。
弭盗初无沈命法,应时谁用辟兵符。
翻然奋袖回罗绮,观者骈肩足裤襦。
早晚天书颁瑞锦,好书乐石遗番禺。
油幢红旆届通衢,共听歌诗我不诬。
弭盗初无沈命法,应时谁用辟兵符。
翻然奋袖回罗绮,观者骈肩足裤襦。
早晚天书颁瑞锦,好书乐石遗番禺。
这首诗描绘了官吏归途中的场景,通过“油幢红旆届通衢”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象到官员们乘坐华丽的车辆,沿着繁忙的大道归来的情景。接着,“共听歌诗我不诬”表达了民众对官员们所作诗歌的共同欣赏与认同,暗示了官员们的政绩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弭盗初无沈命法,应时谁用辟兵符”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官员治理有方、社会安定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治安良好状态的肯定。弭盗,即平息盗贼,沈命法可能是指古代用于惩治犯罪的严苛法律,而辟兵符则是古代用于调兵遣将的信物。这两句表明在官员的治理下,无需过于严苛的法律和军事手段就能保持社会秩序。
“翻然奋袖回罗绮,观者骈肩足裤襦”描绘了官员归途中受到民众热烈欢迎的场景。翻然奋袖,可能指官员或随从挥动衣袖的动作,回罗绮则可能是形容他们身着华丽衣物。观者骈肩足裤襦,则是形容围观民众众多,衣着各异,生动展现了民众的热情与喜悦。
最后,“早晚天书颁瑞锦,好书乐石遗番禺”表达了对官员归途中的期待与祝福,希望朝廷能颁布嘉奖之令,以瑞锦装饰,同时将官员的功绩刻于石碑上,留名于番禺,以此表彰其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官员归途中的盛况,以及民众对其政绩的肯定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官员的期望与祝福。
君不见通都荡荡开九逵,肩摩毂击人争驰。
危楼百尺独高卧,下看胶扰无休时。
又不见沧江茫茫与天远,轻舟出没风涛险。
此时著身平地人,遥怜棹夫惊破胆。
静中有味知者希,红尘拔脚与世违。
世人颠倒堕醉梦,我独坐照全天机。
荣名弗羡计非拙,浮利勿争痴更绝。
骋巧不若拙有馀,役智何如痴且愚。
高堂悬镜收赴影,对此令人发深省。
射虎南山,断蛟北海,恍如梦中。
念少年豪气,霜寒一剑,清时功业,月满雕弓。
年去年来成底事,已一半消磨成老翁。
那堪更,病为城绕,愁作兵攻。无悰。慵语西风。
正独倚危阑送塞鸿。
道酒能消遣,酒因病减,歌能消遣,歌为愁浓。
大造不将炉冶去,□万卷诗书宁愤穷。
都休问,且试弹绿绮,闲和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