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嗜吟如嗜蜜,诸公奇之有奇质。
学荒志旷不自量,躐登将坛多所嫉。
薄游六朝废兴处,远嘅疆场分离日。
江草江花幻缜密,下字如缚禅家律。
吁嗟旧存无二三,侧近所取不偿失。
因知嫉者岂轻易,敛尽浮华能就实。
趣入空玄须正传,趣得于心暗如漆。
搜剔造化鬼神凭,天孙云锦可织出。
客寄多时转萧瑟,趁取风寒写旷逸。
九江五峰金翠湿,风月悉归三寸笔。
少年嗜吟如嗜蜜,诸公奇之有奇质。
学荒志旷不自量,躐登将坛多所嫉。
薄游六朝废兴处,远嘅疆场分离日。
江草江花幻缜密,下字如缚禅家律。
吁嗟旧存无二三,侧近所取不偿失。
因知嫉者岂轻易,敛尽浮华能就实。
趣入空玄须正传,趣得于心暗如漆。
搜剔造化鬼神凭,天孙云锦可织出。
客寄多时转萧瑟,趁取风寒写旷逸。
九江五峰金翠湿,风月悉归三寸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删旧藁感赋》,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对诗歌的热爱如同嗜蜜般深沉,他的才华被同辈视为异质。然而,他的学习荒疏而志向高远,这导致他在仕途上遭遇嫉妒。他游历六朝遗迹,感叹战乱离散,以江草江花为灵感,用词严谨如禅家戒律。尽管早期作品寥寥,但他意识到嫉妒源于对他实诚文风的误解。诗人强调深入空灵之境需正宗传承,内心的领悟则如黑夜一般深邃。他凭借才情,仿佛能从天地间搜罗万象,创作出如天孙云锦般的华美诗篇。长期漂泊让他心境落寞,却在风雪中找到了释放旷达情怀的方式。最后,他以笔墨描绘了九江五峰的金翠景色和风月之美,尽收笔下。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
兵后澄江失敝庐,何曾奏策似隋初。
丈人旧忆河间渚,营海新题泖上居。
翏渎山横遗战垒,松江水近足羹鱼。
惯闻地与潮声转,时见龙将雨气嘘。
槎路不通星是客,桑田频改日愁予。
螺舟莫厌过从数,我亦羁穷欲著书。
清溪殊险豁,石濑何淙淙。
寻源竟莫测,又复上几重。
行处众壑尽,望中天影空。
于焉倏含景,水木相玲珑。
湿翠翳巾舄,片云起西峰。
忽忽洞深杳,大圆变溟濛。
飞湍逗日月,急雨随蛟龙。
洗心投白鸟,息见期青松。
愿因紫霞秘,永谐鸾鹤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