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设邻鲛室,江流达海门。
上方无陆路,四壁有潮痕。
香雾笼珠树,飞花堕玉尊。
渔歌相听处,萍水不须论。
象设邻鲛室,江流达海门。
上方无陆路,四壁有潮痕。
香雾笼珠树,飞花堕玉尊。
渔歌相听处,萍水不须论。
这首诗描绘了海珠寺的壮丽景象与宴饮的雅致氛围。首句“象设邻鲛室,江流达海门”以“鲛室”比喻海珠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仿佛与神话中的鲛人宫殿相邻,而“江流达海门”则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江水直通大海,气势恢宏。接下来,“上方无陆路,四壁有潮痕”进一步强调了海珠寺的地理位置,暗示其与外界相对隔绝,只有通过江水才能到达,而“四壁有潮痕”则形象地描绘了海珠寺四周被潮水环绕的景象。
“香雾笼珠树,飞花堕玉尊”两句,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珠树在香雾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飞花飘落于酒杯之上,更添几分雅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宴席上的美景,也体现了主人对宴会的精心布置和对宾客的尊重。
最后,“渔歌相听处,萍水不须论”表达了宴会的轻松愉快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偶遇的萍水之交也能畅谈欢笑,不必拘泥于身份地位,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珠寺宴饮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