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
寒鱼遂家此,自以为生计。
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
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
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
寒鱼遂家此,自以为生计。
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
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水中斩木和寒鱼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风格。诗中的“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原始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状态,其中“斩木”指的是在水中放置的捕鱼工具,而“枝条互相蔽”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工具在水中的密集排列。紧接着,“寒鱼遂家此,自以为生计”透露出一种生命力顽强适应环境的生动画面,仿佛那些寒冷之鱼已经将这片水域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园。
然而,这种平衡与和谐并非永恒。诗人通过“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一句,展示了自然界中不可预测的变化,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无情剥夺的一面。“春冰忽融冶”描绘的是随着季节变迁冰雪消融的情景,而“尽取无遗裔”则揭示了人类在捕鱼过程中的贪婪和无度。
最后,“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则是诗人对这种生态破坏的深刻反思。诗中表达了一种担忧,即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未来的灾难。而“临川一凝睇”,则展现了诗人的沉思与警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类行为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带来连锁反应的深刻主题,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尊严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