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馀及第归蜀》
《送李馀及第归蜀》全文
唐 / 朱庆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guīshǔ
táng / zhūqìng

cónggāomíngzhuǎnshèngyánguīmǎnchéngzhī
shíshuíkāiyánsòng

dàochùrénzhēng
jiànhóngjiāomíngzhàncūn绿shùyìnshén

xiāngzhōnghòubèiyóuménguǎnbànshìláiqiújìnshī

注释
得高科:取得很高的科举功名。
归去:返回故乡。
满城知:全城人都知道。
开筵送:设宴送行。
人争与马骑:人们争着骑马迎接。
剑路:险峻的山路。
红蕉:红色的芭蕉。
栈阁:栈道上的楼阁。
巴村:四川的乡村。
绿树:绿色的树木。
荫神祠:遮蔽神祠。
乡中后辈:家乡的年轻人。
门馆:学馆或府邸。
近日诗:最近的诗作。
翻译
自从获得高科名声大噪,也有人说他要归乡,全城人都知道。
出发时谁不设宴相送,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争相骑马迎接。
剑阁之路沿途红蕉照耀栈道,巴村绿树环绕着神祠。
家乡的年轻人游历馆舍,大多是为了求取我最近的诗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考生金榜题名后,满载荣耀返回家乡的盛况。诗人通过对归途中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英雄豪杰归来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考生金榜题名后的声势如潮水般传遍整个城市,人们都在谈论他的归来。

"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 描述了当他启程之时,无人不设宴席相送;而到了目的地,每个人都争相与他并驾齐驱。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们对于归来的英雄的狂热追捧。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地理细节,将自然景物与建筑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神秘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归途风光的描绘,更是对英雄归来的象征性赞美。

最后两句"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表明了这位英雄在乡间也备受尊崇,年轻一代的人们纷纷前来寻访他的足迹,而他自己则不忘文学创作,有着丰富的诗歌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英雄归来的盛大场面,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人科举成功后的社会地位与文化影响力。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
朝代:唐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生辰:826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猜你喜欢

寄袁中素季原

清谈疏世虑,知发度年华。

雀饮盆中水,蜂寻案上花。

郊原新射雉,陂荡早开蛙。

得句何人赠,棠溪有竹家。

(0)

闻有海船入鄞作诗附寄正仲

华馆多髯客,深山短发翁。

钟声更点外,萤焰烧痕中。

春日同倾酒,寒溪数过鸿。

天门通海路,诗寄鄮城东。

(0)

自归耕篆畦见村妇有摘茶车水卖鱼汲水行馌寄衣舂米种麦泣布卖菜者作十妇词·其十

卖菜深村妇,休嗟所获微。

芜菁胜乳滑,莱菔似羔肥。

橐里腰钱去,街头买肉归。

种蔬胜种稻,得米不忧饥。

(0)

正仲思归作篆畦今夜月十诗非篆畦月乃雁苍月盖杜子美鄜州月之意也予作十章乃篆畦月也·其八

篆畦今夜月,政自使人怜。

久废登山屐,愁催下濑船。

衰年免黄帽,旧习守青毡。

东浙承平地,如今是近边。

(0)

无题·其三

杏花寒气退三舍,柳絮春光减二分。

帘外游丝飞冉冉,窗间野马走纷纷。

(0)

鲁国夫人薤露歌

并海名山万叠开,太慈太白等蓬莱。

自从齐国锄云后,又见夫人驾鹤来。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