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堂堂老不臞,照斋佚阁送居诸。
断常不著安禅后,寻伺皆空入定馀。
护戒独持螺画行,翻经时作鹿轮书。
山城为令真非恶,更喜游从得浩初。
道貌堂堂老不臞,照斋佚阁送居诸。
断常不著安禅后,寻伺皆空入定馀。
护戒独持螺画行,翻经时作鹿轮书。
山城为令真非恶,更喜游从得浩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而威严的僧人形象,他道貌岸然,不因年老而消瘦,而是保持着庄严的姿态。他在斋室和阁楼中度过时光,与众人相伴。他对于佛法有着深刻的理解,无论是断常之理还是禅定之道,都能轻松掌握,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他严格遵守戒律,以螺画为行,翻阅佛经,书写如鹿轮般的文字,展现了他对佛教经典的深入研究和虔诚。
诗中提到,这位僧人在山城担任令官,这并非坏事,反而令人欣喜的是,他还能与游人交往,共同探讨佛法,这种生活充满了智慧和乐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高尚品德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在佛法修行上的成就,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叹江潭树老,杜曲门荒,同赋飘零。
乍见翻疑梦,对萧萧乱发,都是愁根。
秉烛故人归后,花月锁春深。
纵草带堪题,争如片叶,能寄殷勤。重寻。
已无处,尚记得依稀,柳下芳邻。
伫立香风外,抱孤愁凄惋,羞燕惭莺。
俯仰十年前事,醉后醒还惊。
又晓日千峰,涓涓露湿花气生。
大暑苦河鱼,久乃变成痢。
辗转枕席间,百药几尽试。
神气顿索然,不止形容悴。
自谓与鬼邻,偶然有生意。
方欲少开眉,赤目又为祟。
馀年能几何,十日不知味。
今虽强支持,下箸犹畏忌。
去岁夏到官,今年又秋至。
默数一年中,安好无一二。
顾此衰病躯,岂堪长代匮。
回首望故山,幸有宽闲地。
不如归去来,笑歌聊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