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便是西来意,待君吸尽西江水。
空谷不能响,问心休问僧。
华严八十卷,法界如轮转。
成怫莫嫌迟,蒲团坐破时。
如何便是西来意,待君吸尽西江水。
空谷不能响,问心休问僧。
华严八十卷,法界如轮转。
成怫莫嫌迟,蒲团坐破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奕绘所作的《菩萨蛮二首(其二)》。诗中以“西来意”为引子,探讨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的奥义。
首句“如何便是西来意”,以疑问的形式提出对“西来意”的探索,这里的“西来意”可能暗指佛教的教义或某种精神追求的终极目标。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理解,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渴望和探索。
“待君吸尽西江水”,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知识或真理无尽追求的决心。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索,暗示着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刻的思考,才能接近或理解那些深奥的道理。
接下来的“空谷不能响,问心休问僧”,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空谷虽静,却无法自鸣,象征着内心的寂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对比。问心而非问僧,意味着真正的答案往往藏于内心深处,而非外在的权威或教条所能提供。这里强调了个人内心体验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盲目地依赖他人的指导。
“华严八十卷,法界如轮转”,引用了佛教经典《华严经》中的内容,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整体,强调了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永恒变化。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成怫莫嫌迟,蒲团坐破时”,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修行过程的耐心与坚持。成佛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修行。即使坐破蒲团,也应保持对修行的热爱和坚持,不因过程的漫长而感到厌倦或嫌弃。这不仅是对佛教修行的描述,也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态度,即无论过程多么艰难,只要持之以恒,终将有所收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述,探讨了对真理的追求、内心的自我探索、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认识的独到见解。
几日云昏病亦昏,问春咫尺负名园。
两枝何自落书几,一笑为之开酒尊。
怪底江南新种得,未饶洛下旧名喧。
不然故有栽培力,能使芳根学返魂。
叹息师门久不传,苇间几欲听延缘。
多君有意工文字,老我空能历岁年。
鹏鴳故知难一辨,夔蚿空复妄相怜。
虽然亦可凄凉慰,祇恐赓篇别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