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其三续读史吟补录,端午次日作》
《鹧鸪天·其三续读史吟补录,端午次日作》全文
清 / 王鹏运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属国归来重列卿,杨家金穴旧知名。

似传重订冰山录,那得长谣颍水清。

仙仗入,箧书倾,空令请剑壮朱生。

好奇事尽归方朔,殿角微闻叩首声。

(0)
鉴赏

这首诗《鹧鸪天(其三)》是清代词人王鹏运所作,属于续读史吟补录系列作品,创作于端午次日。全诗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的深思与感慨。

首句“属国归来重列卿”,描绘了一位曾经远赴他国的使节(属国)归来后,重新获得高位的情景,暗含了对忠诚与功名的颂扬。接着“杨家金穴旧知名”一句,可能借用了杨家的典故,暗示家族的显赫与财富,同时也为下文的历史人物做铺垫。

“似传重订冰山录,那得长谣颍水清。”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历史的记录比作冰山,难以触及其底;而“长谣颍水清”则象征着对历史真相的渴望与追寻。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记载不全或被扭曲的无奈与反思。

“仙仗入,箧书倾,空令请剑壮朱生。”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仙仗入”(可能指帝王的仪仗进入)与“请剑壮朱生”(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达了对权力与英雄行为的复杂思考。同时,“箧书倾”暗示了知识与智慧的流失,以及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最后,“好奇事尽归方朔,殿角微闻叩首声。”这一句以幽默的方式收尾,将历史上的奇闻异事归结于方朔(汉代文学家),并以殿角微闻的叩首声,象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先贤的追忆。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的坚守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王鹏运

王鹏运
朝代:清   字:佑遐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生辰:1849—1904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
猜你喜欢

哨遍

家在半塘,人是半僧,畴识平生事。

僧曰嗟,四坐听无哗,老之称实从壮始。礼有之。

恒言未容称老,吾今何怙而何恃。

空指点杉湖,寒云丙舍,皋鱼清泪如泚。

纵不能、誓墓永相依,又焉敢、自尊老鬓髭。

朋辈哀焉,呼而不名,用从吾志。嘻。

甚矣吾衰,卅年昏宦诚何味。

吾友疑罪死,刻鹄之繇能记。

好一笑咨禅,三生證果,天亲无著为兄弟。

甚囊粟机缄,欋椎事业,昨非今未必是。

剩百年、老屋隔清漓,便投劾、归耕苦无期,办蒲团、又牵身世。

呺然哆口瞠目,那辨如如偈。

但随挈鹭提鸥伴侣,默以自容而已。

副其名者仅如斯,老人之遇可知矣。

(0)

夜飞鹊.花之寺海棠

东风背人去,邀步婵媛,芳靥浅照禅天。

花宫携试,小蛮榼,潮红轻斗酡颜。

倾城镇无语,似凝酥妆薄,拥髻啼悭。

绿章再乞,背斜阳还护珠幡。

何事万姝娇困,无路问行云,十二巫鬟。

说甚平泉如梦,人天一例,劫换华鬘。

锦城旧恨,付碧鸡坊底诗颠。

剩深宵孤照,铜槃烛泪,凄伴金仙。

(0)

解连环.秋千

絮花池阁,护双双画板,浅春低络。

笑弄影、一态婵娟,挂不定閒愁,燕飘莺泊。

莫赌身轻,有人在、隔墙窥著。

放罗衣窣地,自整凤钗,鬓蝉还掠。

西园俊游似昨,委菭阴绣柱,容易吹落。

问甚日、重倚春娇,便满眼相思,背面难托。

梨月溶溶,镇闲煞、东风红索。

剩当时、手香凝处,细蜂倦扑。

(0)

洞仙歌.丁未九日

无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买萸囊作重九。

亦知非吾土,强约登楼,閒坐到、淡淡斜阳时候。

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却是江湖钓竿手。

衰鬓侧西风,故国霜多,怕明日、黄花开瘦。

问畅好、秋光落谁家,有独客徘徊,凭高双袖。

(0)

满庭芳·其三梅

东阁官梅,玉栏朱槛,未如山馆疏篱。

水边竹外,斜出两三枝。

最好西湖月下,林处士、著意吟时。

何须说,扬州旧日,何逊更能诗。谁知。

深雪里,玉妃粲粲,初下瑶池。

笑人间春色,只在桃蹊。

紫燕黄鹂解语,来时但、青实离离。

争知道,调羹附鼎,终得近丹墀。

(0)

调笑集句·其六文君

君去。逐鸳侣。斜倚绿窗鸳鉴女。琴弹秋思明心素。

一寸还成千缕。锦城春色知何许。那似还山眉妩。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