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荒山托懒嵇,初晴乘兴一招携。
编云径竹迎秋瘦,拂席昙花著雨低。
幽会偶来深夙好,小端应已入新题。
未须于我同疏放,南北风尘正鼓鼙。
不到荒山托懒嵇,初晴乘兴一招携。
编云径竹迎秋瘦,拂席昙花著雨低。
幽会偶来深夙好,小端应已入新题。
未须于我同疏放,南北风尘正鼓鼙。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在北郭禅院的聚会情景,诗人与友人乘着初晴之日,兴致勃勃地相邀而来。他们漫步于云雾缭绕的山径,竹林间,感受秋天的清瘦之美;坐在拂去灰尘的石上,欣赏着昙花在雨中低垂的姿态。聚会的偶然相遇,似乎满足了他们长久以来的深厚友谊,而这次聚会也成为了新的诗篇的主题。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变迁、社会动荡的感慨。"未须于我同疏放,南北风尘正鼓鼙"一句,暗示了尽管他们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但现实中的纷扰和战乱并未远离,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外界的动荡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友情和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赠杨允铭小篆歌》【明·乌斯道】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https://shici.929r.com/shici/aW1W6zm9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