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独愁绪,劳劳空自知。
势穷那可已,心苦欲谁为。
学道翻成累,投閒已恨迟。
坐看山月上,遮莫夜猿悲。
何事独愁绪,劳劳空自知。
势穷那可已,心苦欲谁为。
学道翻成累,投閒已恨迟。
坐看山月上,遮莫夜猿悲。
这首诗名为《何事二首(其二)》,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以及对世事无常、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何事独愁绪”,开篇便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时内心的愁苦与忧郁,仿佛在问世间为何会令他如此感伤。接着,“劳劳空自知”一句,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暗示着他的愁绪无人能解,只能自我承受。
“势穷那可已,心苦欲谁为”两句,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和挣扎。这里的“势穷”不仅指外在环境的艰难,也暗含着内心世界的困顿。“那可已”表达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绝望情绪,“心苦欲谁为”则流露出寻求解脱却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学道翻成累,投閒已恨迟”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追求精神寄托与理想生活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与遗憾。这里“学道”可能指的是修行或追求某种精神境界,“翻成累”意为反而成了负担,“投閒已恨迟”则表达了未能及时找到心灵归宿的后悔之情。
最后,“坐看山月上,遮莫夜猿悲”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似乎在静观山间月升,任凭夜猿悲鸣,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同时也暗示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孤独与愁苦的深刻体验,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探索。
底事欲名憨,百城卧老蟫。
愚公溪正北,痴叔舍偏南。
罔象珠悬幕,无怀藉满函。
花头羞艳艳,燕口怯喃喃。
庭匝空心树,窗凝太古岚。
侍儿修浑沌,稚子学沉酣。
杜口非无舌,忘情似不男。
巳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
乞巧楼全卸,醉乡路可探。
知亡如守墨,想尽类修昙。
兀兀迦陵鷇,茫茫瓮茧蚕。
无弦琴亦弄,不语谜须参。
一枕庄周化,多方惠子惭。
盲方医后见,黑味饱时甘。
坐挈云将去,神行不用骖。
东皇放晴亦不恶,何事飞雵巧穿凿。
入市不填万井饥,积峡推助江神虐。
蔬盘日日嚼冰丝,岂有羊脂充??。
扑窗打幔十日落,千门无路贷金错。
厨断烟销牙齿阁,下方自苦天自乐。
玉娘斜坐抱双脚,仙官云吏供嘲谑。
东海盛醑黄姑酌,天狸夜窃九关钥。
倒骑狞龙捶金络,羲和上书翻见缚。
丁令无官化飞鹤,吁嗟天公待民何其薄,野人扶曰觅沟壑。
一病袁小安,五载江犹淹。
宦味朝朝尽,乡思刻刻添。
有愁到眉棱,无工削爪尖。
枕书调倦眼,照影镊霜髯。
东斋草满径,西堂灰一帘。
鼠子溺书箧,侍儿匿牙签。
少妇乞画眉,双腕痛花佥。
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俗吏貌态工,末世礼法严。
饶他潘与陶,风流岂得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