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皋木叶黄,露滴瑶阶湿。
坐待月华生,捲帘放秋入。
亭皋木叶黄,露滴瑶阶湿。
坐待月华生,捲帘放秋入。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静谧与美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景观。
首句“亭皋木叶黄”,以“亭皋”点明地点,即靠近水边的小路或平台,而“木叶黄”则直接描绘出秋季树叶由绿转黄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鲜明对比和季节变换的直观感受。
“露滴瑶阶湿”一句,将视线从广阔的自然景观收束至更为细致之处——露珠在瑶阶(装饰精美的台阶)上留下痕迹,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场景以生动的气息,仿佛能听到露珠轻轻滑落的声音,感受到清晨的清新与凉意。
接下来,“坐待月华生”一句,诗人将时间轴推进到夜晚,暗示了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在这里,“月华”不仅指月光,也象征着宁静、祥和与希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日常琐碎的美好氛围。
最后,“捲帘放秋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卷起窗帘的动作,既释放了外界的秋意,也仿佛让读者一同融入了这幅秋日图景之中,体验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捕捉并呈现了秋天特有的韵味,既有视觉上的色彩变化,也有情感上的细腻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苦海渺无涯,火宅常自焚。
青衫不疗饥,白首非工文。
勉策疲驽姿,舍己为人耘。
造物真小儿,苦乐胡不均。
突如四月时,梅雨成炎蒸。
安得玉烛调,一晦复一明。
中夜忽自悟,感慨若有神。
有名汝不趋,有利汝不奔。
独与迂阔友,卜邻向东屯。
燕坐想羲皇,浩歌发商声。
床头有浊醪,啸咏聊自倾。
又如苦旱中,一雨涧壑盈。
草木回春姿,万象皆更新。
君今东屯成,拙寝复几兴。
我亦侧西流,草阁时共凭。
长想千载上,依依耦耕人。
居士生朝,元来是、湖山胜日。
长共荐、霜前篱落,半黄橙橘。
酒压浮蛆新旨酽,香浮瑞兽祥烟密。
更小蛮、清唱入时宜,声飘逸。湖海量,冰霜质。
年未老,身犹屈。记平生操履,几曾亏失。
季野阳秋虽有自,伯仁崆峒原无物。
待着君、添个老人星,人间出。
老子生朝,萧然坐离骚窟宅。
更莫诧、才雄屈宋,诗高刘白。
不向凤凰池上住,不逃鹦鹉洲边迹。
谩一官、如水过称呼,诸侯客。平生志,水投石。
首已皓,心犹赤。算陆沉雄奋,总非人力。
广武成名惟孺子,高阳适意须欢伯。
睨醉乡、一笑抚青萍,乾坤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