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与刘见颙王入闻阿字无方白庵须识诸子小坐山亭》
《夏日与刘见颙王入闻阿字无方白庵须识诸子小坐山亭》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古木森森直似春,茅檐土屋自为亲。

从来隐几几忘我,今日空山喜见人。

顿入钟声一觉里,悟将云影百年身。

相期更有千峰在,莫雨朝晞应未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隐居图景。诗人以“古木森森直似春”开篇,巧妙地将古树的苍劲与春天的生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氛围。接着,“茅檐土屋自为亲”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

“从来隐几几忘我”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心灵得到净化,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今日空山喜见人”则在静谧中透露出一丝惊喜,仿佛在无人之境偶遇知音,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顿入钟声一觉里,悟将云影百年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钟声和云影的意象,诗人似乎在冥想中领悟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真谛,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最后,“相期更有千峰在,莫雨朝晞应未贫”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即使面对风雨,也坚信美好的事物终将显现,体现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隐逸生活,以及诗人在此境遇下所体验到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生命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题东溪书屋其人中丞南溪公兄也

徵君夙有尚,卜筑东溪头。

人如叔度朗,宅比剡中幽。

地润双珠吐,天空一镜收。

朝宗竹箭水,解冻桃花流。

初日绮文悦,条风罗带愁。

渔家薜荔网,浣女木兰舟。

拄颊西山晓,濯缨沧渚秋。

君仍洗颍去,仲乃钓磻游。

雨雪何年夜,能容王子猷。

(0)

送吴中丞入为少司徒

尚忆秦廷哭,能令汉业昌。

虎符徵使者,龙剑入渔阳。

战伐深推毂,从衡易处囊。

急难心转赤,纡画鬓先苍。

日月垂南纪,风云护朔方。

七擒收属国,一战扫穷荒。

司马军中拜,金鱼袋里装。

宁惟剪荆棘,且为树甘棠。

羽扇妖氛避,穹庐燧色藏。

春风眠突骑,暮雨至降王。

女释供边馌,家馀宿亩粮。

朅来平准议,谁握度支章。

保障空思尹,秋毫或让桑。

主忧偏社稷,公望切岩廊。

饷转千樯月,漕飞万庾霜。

牢盆自商贾,盐铁有贤良。

物力江湖细,兵需陆海长。

察眉难尽泪,刺骨未论伤。

少府征宁缓,潢池势可当。

亦知根本计,何以报明光。

(0)

寄赠明卿给事谪江西幕

千秋屈宋后,湘水日溅溅。

间识斯文在,粗明大造权。

扶摇鹏力重,俶傥骥群先。

竹箭曾输楚,荷衣乍释燕。

老亲誇剪拂,贱子奉联翩。

执礼家人并,论心国士偏。

峥嵘俱志彀,摆落未忘筌。

喜夺慈明驭,思操晏子鞭。

琐垣劳守黑,车马笑谈玄。

倏忽时谋胜,参差帝泽捐。

公孙宁布被,主父但金钱。

鸡肋移官外,龙鳞抗疏前。

大名人尽敌,小蹶世何怜。

岂必论株累,那能共瓦全。

一麾疏紫气,万死仗青天。

药物愁诗癖,戈矛与胜缘。

折腰身并狎,抵掌态逾妍。

未远虞翻道,仍高贾谊年。

吴钩寒自峻,郡榻暮虚悬。

彭蠡摇坤轴,匡庐插斗躔。

尽收迁地色,还赋五君篇。

偃蹇渔阳掺,飘零蜀国弦。

为君尽一奏,不尔借谁传。

泛任秋涛梗,留馀夏泽荃。

昔贤惭涕泪,吾计失留连。

倘问归来事,城南二顷田。

(0)

春阴

春来思空发,暝色但沉沉。

天阔非无照,山多自易阴。

冰霜前日事,草木后时心。

我惯牢慅久,无妨抱膝吟。

(0)

题项子曲池草堂用原韵·其一

闻君卜筑处,巧得越江偏。

宛转天疑隔,栖迟境自玄。

草萦双屐远,花借一尊先。

况是谈经日,门人有服虔。

(0)

遇史兰溪姑丈

萧然归骑单,相顾各汍澜。

旅食关愁近,风尘认面难。

老能逢盛世,贫且傍微官。

旧业桃花坞,春深正耐看。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