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勤民瘼,明纶戒大吏。
灾伤孰敢隐,蠲赈广储备。
江南称水乡,霖潦每易致。
十三年之间,百四十万赐。
试较古救灾,有过无不至。
眇予奉家法,屯膏惧非义。
十八年所赈,过先二十倍。
灾多赈以多,调幕惟增愧。
或云民习骄,或云官示惠。
胥非我所知,所知痌瘝意。
损上斯益下,卦爻义昭示。
所全良必众,永言励吾志。
皇考勤民瘼,明纶戒大吏。
灾伤孰敢隐,蠲赈广储备。
江南称水乡,霖潦每易致。
十三年之间,百四十万赐。
试较古救灾,有过无不至。
眇予奉家法,屯膏惧非义。
十八年所赈,过先二十倍。
灾多赈以多,调幕惟增愧。
或云民习骄,或云官示惠。
胥非我所知,所知痌瘝意。
损上斯益下,卦爻义昭示。
所全良必众,永言励吾志。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励志诗》。诗中体现了弘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治理的决心。他强调作为君主应勤于体恤百姓疾苦,严格监督官员,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全面地进行救助,并且在灾后储备充足,以备不时之需。
弘历特别提到江南地区因水患频繁,他在任期间共发放了超过一百四十万赈济物资。他将这一时期的救灾行动与古代相比,认为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前人。面对灾情,他不仅增加了赈济数量,还深感惭愧,担心可能因过度赈济而引发民众的骄奢之风或是官员的滥施恩惠。
弘历认为这些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他坚信“损上益下”的原则,即减少自己的享受以增加民众的福利,这是符合《周易》卦爻之义的。他希望以此行动保护和惠及更多的人,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致力于改善民生,体现了一位帝王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和实践。
吴中年少今吴君,睢盱不揖风尘人。
负图担簦常独往,布袍如雪时时新。
来窥禹穴藏书处,又向蓬山望烟雾。
手持白笔摇青天,贝阙琼楼入词赋。
海云扶身身更轻,海水洗眼眼更清。
耸身灵飙白日举,灵飙堕处霞为城。
霞城高标天影空,石梁秋色人如蓬。
山僧若肯乞人住,为余洒埽云中峰。
馀杭母酒壶公药,卖药买酒自斟酌。
四明山心去复来,一往逍遥竟何托。
当年漾舟赵村好,青玉案前栗如枣。
黄衣送我落青天,瀑布当门坐秋草。
三月三日九月九,一日辞家家在否。
今来又是几春秋,直得先生几杯酒。
秋风忽萧瑟,露寒木叶苍。
客子滞京邑,倦游思故乡。
揽辔循脩途,日夕以徬徨。
川原信缭绕,欲渡河无梁。
回首望蓟丘,君恩讵可忘。
荏苒风尘暮,驱驰道路长。
归来视闾里,田园日就荒。
耆旧存者谁,相与叙温凉。
人心不可测,世事总茫茫。
愿以盈尊酒,时时沃寸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