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静如镜,民动如烟。事以形兆,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世鲜兴贤。
我静如镜,民动如烟。事以形兆,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世鲜兴贤。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人陆机的作品,名为《陇西行》,创作于魏晋时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我静如镜,民动如烟。事以形兆,应以象悬。岂曰无才,世鲜兴贤。"
这段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喧嚣的对比,以及他对于时局的感慨和人才难以受到重用的哀叹。
"我静如镜"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异常平静,像一面镜子一样澄清无波。这个意象传递出诗人在纷扰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仍能保持内在的宁静与自持。
紧接着"民动如烟"则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人民的行动和情感像烟雾一样飘忽不定,反映出当时社会动乱的人心浮动。
接下来的"事以形兆,应以象悬"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事件有预感,他认为事情的苗头已经显现,而对策也应该像挂在那里等待时机一样,准备着用。这里体现出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处变不惊的智慧。
最后一句"岂曰无才,世鲜兴贤"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以及同代有才能之士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的感慨。诗人质疑是否真的没有人才,而是社会缺少发现和提拔贤者的机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才子难以遇到知音的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表现了陆机作为一个士人的内心世界,也抒发了他对于时代命运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静与动、预兆与应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关注时局的高远情怀。
外物都无累,口腹岂为谋。
不勤四体,恐被荷蓧丈人羞。
硗沃先明土性,早晚尤宜气候,种植谱曾收。
甘苦分荼荠,薰臭别荃莸。镵柄锐,台笠博,辘轳道。
雨沾烟沐,日出而作入时休。
实颗元因枝王,叶茂须从本壅,此理默堪搜。
老圃真吾矣,只愧不如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