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竹比青琅玕,蓟城欲种恨独难。
数竿潇洒忽在眼,变化叵测生毫端。
是谁好事留真迹,无乃疏狂凤池客。
沃叶犹含雨露香,癯梢不改烟云色。
玉堂画静陶幽情,苍辉绿荫交前楹。
砚池水碧动龙影,窗户风微铿玉声。
七贤林远知何处,六逸溪深可同趣。
宿凤终期紫实垂,钓鳌未截长竿去。
我有閒居十亩宽,此君安得同盘桓。
凭栏歌罢久叹息,秋气满堂生暮寒。
渭川竹比青琅玕,蓟城欲种恨独难。
数竿潇洒忽在眼,变化叵测生毫端。
是谁好事留真迹,无乃疏狂凤池客。
沃叶犹含雨露香,癯梢不改烟云色。
玉堂画静陶幽情,苍辉绿荫交前楹。
砚池水碧动龙影,窗户风微铿玉声。
七贤林远知何处,六逸溪深可同趣。
宿凤终期紫实垂,钓鳌未截长竿去。
我有閒居十亩宽,此君安得同盘桓。
凭栏歌罢久叹息,秋气满堂生暮寒。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子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与神韵。开篇“渭川竹比青琅玕”,将渭川的竹子比作青色的琅玕,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青翠与挺拔。接着“蓟城欲种恨独难”,表达了对无法在蓟城种植竹子的遗憾,引出下文对眼前竹子的赞美。
“数竿潇洒忽在眼,变化叵测生毫端”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姿态和变化莫测的生长状态,仿佛每一根竹子都在诗人的笔下活了起来。紧接着,“是谁好事留真迹,无乃疏狂凤池客”则表达了对画中竹子的赞叹,猜测是某位喜好竹子的疏狂之士所为。
“沃叶犹含雨露香,癯梢不改烟云色”描绘了竹叶的香气和竹梢的颜色,即使在烟云之中也不失其本色,展现出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接下来的“玉堂画静陶幽情,苍辉绿荫交前楹”进一步渲染了竹子所在的环境,玉堂静谧,绿荫环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雅的氛围。
“砚池水碧动龙影,窗户风微铿玉声”通过砚池中的倒影和窗户的微风,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周围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富有诗意。最后,“七贤林远知何处,六逸溪深可同趣”引用典故,表达了对竹子所在环境的向往,希望与七贤、六逸一同享受竹林的乐趣。
“宿凤终期紫实垂,钓鳌未截长竿去”则是对竹子未来美好愿景的寄托,期待竹子能够结出紫色的果实,如同凤凰栖息,又如钓取巨鳌,象征着竹子的高洁与不凡。
“我有閒居十亩宽,此君安得同盘桓”表达了诗人希望拥有一个宽敞的居所,与竹子一同生活,共享宁静与和谐。最后,“凭栏歌罢久叹息,秋气满堂生暮寒”则是在欣赏完竹子之后的感慨,既有对竹子的喜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点也自殊由与求,既成春服更何忧。
拙於人合且天合,静与道谋非食谋。
未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嗟予老矣无一事,复得此君相与游。
神女青腰宝髻鸦,独藏云气委飞车。
夜光往往多联璧,白小纷纷每散花。
珠网纚连拘翼座,瑶池淼漫阿环家。
银为宫阙寻常见,岂即诸天守夜叉。
五湖大浪如银山,问君西游何当还。
以手抚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
丈夫意有在,吾徒且加餐。
屏风九叠云锦张,千峰如连环。
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
飞空结楼台,动影袅窕冲融间。
沛然乘天游,下看尘世悲人寰。
泊舟浔阳郭,去去翔寥廓。
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後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神龙豢可致,猛虎扰亦留。
变生父子间,上圣不能谋。
常情在欲得,义养或成仇。
他人恩更轻,患祸信难周。
飘然五湖长,昨日国子师。
绿发约略白,青衫欲成缁。
牵舟推河冰,去与山水期。
春风垂虹亭,一杯湖上持。
傲兀何宾客,两忘我与而。
能复记此饮,诗成酒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