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祇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祇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其中蕴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开篇“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两句,以诗人亲切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场景,茆堂、竹树、水流和耕耘的画面构成了一种自然纯粹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两句,则是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自我安慰。诗人以“小吏”的角色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而“先生三亩独安贫”则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名利。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官职束缚,与自然为伍的愿望。“县印”和“黄绶”代表的是官职的象征,而“山冠”、“白纶”则是隐逸生活的象征。
最后,“祇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担忧,以及对家庭责任的考虑。诗人害怕在忙碌的官场中耗费时光,不希望自己的家中出现两个无所事事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生活,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自由和简单生活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社会责任感。
五老云中勤学者,遇时能不困风尘。
束书西上谒明主,捧檄南归慰老亲。
别馆友朋留醉久,去程烟月入吟新。
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鸾栖有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