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何年大药成,苍茫岛树近东瀛。
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
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
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
海上何年大药成,苍茫岛树近东瀛。
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
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
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浪漫色彩的海上仙境图景。诗人以“海上何年大药成”开篇,巧妙地将炼丹求仙的传统意象融入其中,暗示了对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向往。接着,“苍茫岛树近东瀛”一句,通过广阔的海面和临近的东瀛(日本),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氛围。
“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两句,运用了典故,浮丘是传说中的仙人,子晋则是传说中善于吹笙的仙人。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仙气飘渺的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仙乐飘渺、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则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离去后留下的遗迹与景象,坛台荒废,丹井犹存,而当客人到来时,云雾缭绕,仿佛毒龙在迎接,既增添了神秘感,也暗示了此地曾有的非凡之气。
最后,“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仙人共事的愿望,以及对那片仙境的向往之情。金光草象征着珍贵与神奇,十二楼光近五城则暗示着仙境的辉煌与遥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海上仙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