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云堆里散人家,叠嶂回峰往往遮。
触石才通西涧水,借春只有北枝花。
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
谁信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
冷云堆里散人家,叠嶂回峰往往遮。
触石才通西涧水,借春只有北枝花。
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
谁信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人家被冷云环绕的静谧画面,诗人陈樵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和季节变化。首句"冷云堆里散人家",写出山居人家隐匿在冷云之中,显得孤独而宁静。"叠嶂回峰往往遮"进一步强调了山势的曲折与峰峦的重叠,遮挡住了视线,增添了神秘感。
"触石才通西涧水",暗示了山涧溪流的艰难曲折,仿佛是石头间的精灵,顽强地流淌。"借春只有北枝花"则点出春天的到来,尽管只在北枝绽放,却依然展现出生命的坚韧和春天的气息。
"月临古径松阴斗",描绘了月光洒在古老的山径上,松树的阴影与月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风引前朝树势斜"则通过风的吹拂,描绘了树木随风摇曳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流转。
最后两句"谁信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山中的景色比喻为壶中天地,意在表达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叹,以及对自然宇宙的深深感慨。整首诗以写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对于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清溪绕山流,茅屋瞰溪住。
山田虽不多,荒年亦禾黍。
有园不栽花,但种桑与苧。
有儿只为农,不士不商旅。
老翁雪满头,煮茗相劳抚。
问我从何来,今将去何所。
日月如飞梭,人生几寒暑。
浮名底须求,求之亦何补。
我见贪名人,名成隔千古。
微利不足营,营之徒自苦。
我见嗜利人,甘作守钱虏。
青山冢累累,今古一抔土。
勉我勤归鞯,风雪岁云暮。
因作田家谣,备述老翁语。
恳乞江南太守麾,过家为有故山期。
使轩密雨千驺拥,琐闼斜阳一拜辞。
枕底潮鸡参驿鼓,船头沙鸨避牙旂。
此行正及吴羹美,雉尾莼香欲变丝。
晓色青烟万瓦间,飞谯极望尽通阛。
轮音闹过丛台市,岁计多于畏垒山。
猎路向寒鹰眼疾,戍亭无事犬声閒。
邑民讼息风谣乐,坐饫双鸡止厚颜。
妙龄看试牍,共叹俊登喧。
十载重来调,犹参军事烦。
吴艎沿迅溜,京炙伴芳樽。
东观他年选,当求江夏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