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
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
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疻。
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
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
贵从老夫手,往配先生几。
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
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
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
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疻。
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
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
贵从老夫手,往配先生几。
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
?
《
?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从“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两句可以看出诗人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灵寿”指的是长寿,“扶孔光”可能是指古时祭祀孔子的仪式,而“菊潭饮伯始”则是指古代贤者伯夷之子饮酒于菊潭之滨。这里诗人通过对古人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长寿和智慧的向往。
其次,“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一句则表露了诗人面对世俗评价时的心态。他并不在意世人的闲言碎语,只是希望能有所成就,不被后人耻笑。
接着,“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疻”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时代的深刻认识。即便是暂时的功绩,也可能成为后世的笑谈或污点,这显示出诗人对历史评价的冷静态度。
“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一句转向具体物象的描述。“海南”指的是中国南方地区,“无嘉植”则表明那里没有珍贵的植物,而“野果名黄子”则是说在这个地方,只有野生的黄色果实——黄子,这种果实可能并不珍贵,但诗人却赋予其特殊意义。
紧接着,“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黄子”的特性。它的树枝坚硬且瘦长,有许多节疤,这种形态如同自然赐予的材料,等待着诗人去雕琢。
然后,“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他感叹自己终于开始对这些材质进行雕刻和使用,或许正是从这一刻起,这些材料开始与世间的需求产生联系。
再下来,“贵从老夫手,往配先生几”两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技艺传承的尊重。他认为值得珍视的是由老一辈的手中传递下来的工艺,而这些工艺或许能配得上古代贤者的智慧。
最后,“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他希望能够与朋友一起回到家乡的山野,不会对那些高洁的仙人感到羞愧。这里的“仙人杞”很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们栖居之地,或者他们所食用的神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黄子木制作拄杖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智慧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个人的成就和技艺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