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雷洞平》
《雷洞平》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古风

行人魄动风森森,两崖奔黑愁太阴。

不知七十二洞处,侧足下窥云海深。

闻有神龙依佛住,枨触须臾召雷雨。

两川稻熟须好晴,我亦閒游神勿惊。

(0)
翻译
行人的精神被森森冷风吹动,两边峭壁黑沉沉似忧郁着阴霾。
不知道那七十二个洞穴在哪里,我侧身向下窥探云海的深深无底。
听说有神龙依傍佛像居住,触动它片刻间就能唤来雷电风雨。
两条河谷的稻谷熟了需要晴朗天气,我也想闲游,但愿神龙不要惊扰我。
注释
行人:旅行的人。
魄:精神。
风森森:冷风阵阵。
奔黑:黑沉沉。
愁太阴:忧郁阴霾。
七十二洞处:那七十二个洞穴的位置。
侧足:侧身。
云海深:云海的深处。
神龙:神话中的龙。
依佛住:依傍佛像居住。
枨触:触动。
雷雨:雷电风雨。
两川:两条河谷。
稻熟:稻谷成熟。
好晴:晴朗天气。
閒游:闲游。
神勿惊:神龙不要惊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雷洞平的险峻与神秘氛围。"行人魄动风森森",开篇即以行人的感受起笔,风声凄厉,令人胆寒,暗示了山势的陡峭和气候的恶劣。"两崖奔黑愁太阴"进一步渲染了阴暗压抑的环境,如同两条黑色的崖壁直冲天际,仿佛连太阳也因之而愁。

诗人接着想象"不知七十二洞处",表现出对未知洞穴的好奇与敬畏,侧足下窥,云海深不可测,增添了神秘感。"闻有神龙依佛住"引入神话元素,暗示着雷洞平可能蕴含着超自然的力量,龙的出现与佛的庇佑相映成趣。

最后两句"两川稻熟须好晴,我亦閒游神勿惊",诗人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心,希望天气放晴以便稻谷丰收,同时表明自己此行是悠闲游览,无意打扰神灵的安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雷洞平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关怀。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访钱塘袁简斋太史于金陵之随园太史有诗赠行并题梅花诗话夜宿小仓山房赋

九天珠玉落尘寰,直送西登剑阁关。

一夜分明宿天上,来朝依旧走人间。

似公国士知能几,愧我平时学未娴。

别后峨眉嵩华顶,相思如见小仓山。

(0)

初春睡起得句

日到蓬门睡起迟,偶然得句便成诗。

客来欲问春深浅,试看梅开第几枝。

(0)

立春日浦城道中

瓯越溪山尽足夸,劳人重复度仙霞。

偶因身到聊题句,却为春来便忆家。

野水何心常绕郭,疏梅无主自开花。

经过南浦桥边路,碧草芊芊茁嫩芽。

(0)

寄怀心余侄·其二

生逢明盛日,立志肯蹉跎。

似汝匡时好,如余奈老何。

云霄终竟隔,岁月等闲过。

看取茅连茹,宁当遂薜萝。

(0)

顾亭林访陈顾侍郎野王遗迹·其二

禅关寂寞几更迁,尘幌萧然古佛边。

一旅勤王悬日月,千秋护法黯风烟。

清光渺渺平湖远,灵迹悠悠片石传。

为问九原逢故主,舍身曾否到诸天。

(0)

红修倏禊和卢运使韵·其一

麴尘遥趁木兰舟,叠鼓鸣笳坐两头。

胜事百年流曲水,春心三月满扬州。

烟花南部凭料理,冠盖西园好唱酬。

自是老臣多燕喜,清晖何限足句留。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