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重儒术,声教轶黄唐。
滁实畿甸郡,庙学启堂堂。
属兹修饰后,藻绘倍焜煌。
维时仲秋初,丁祀礼有常。
钟鼓宿在悬,佾舞俨成行。
牲醴既嘉旨,黍稷复馨香。
僚采严祀事,冠佩来跄跄。
匪侈仪物丰,所贵诚意将。
予时躬裸奠,虔虔靡或忘。
神灵谅昭假,锡福何穰穰。
仰惟天子圣,建极宣重光。
盛典重兴举,声烈冠百王。
愿祈亿万年,儒风振无疆。
皇明重儒术,声教轶黄唐。
滁实畿甸郡,庙学启堂堂。
属兹修饰后,藻绘倍焜煌。
维时仲秋初,丁祀礼有常。
钟鼓宿在悬,佾舞俨成行。
牲醴既嘉旨,黍稷复馨香。
僚采严祀事,冠佩来跄跄。
匪侈仪物丰,所贵诚意将。
予时躬裸奠,虔虔靡或忘。
神灵谅昭假,锡福何穰穰。
仰惟天子圣,建极宣重光。
盛典重兴举,声烈冠百王。
愿祈亿万年,儒风振无疆。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永乐四年秋季对庙学进行修缮后,举行祭祀仪式的盛大场景。诗中展现了明代重视儒学教育的文化氛围,以及皇帝对于弘扬儒家文化的高度重视。
首句“皇明重儒术,声教轶黄唐”点明了明朝对儒学的重视,其影响超越了古代的黄帝和唐尧时期。接着提到滁州作为京城附近的郡县,庙学在此得到了精心的修缮,使得建筑更加辉煌。
随后描述了祭祀的准备与进行过程:钟鼓提前布置,佾舞整齐排列;祭品丰盛且香气四溢,参与祭祀的官员们庄重有序。诗人强调了仪式的庄严与诚心的重要性,自己也亲自参与了裸奠仪式,态度虔诚。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天子圣明的敬仰,以及对重建儒家盛典的喜悦之情。他希望这种崇高的文化传统能够延续万世,儒家之风得以发扬光大,不受限制地传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
春泥翠湿,任柳丝一把,拖地无迹。
梦觉池塘,卷起疏帘,浓蓝暗染吟席。
瞢腾蜻眼偷窥处,笑没个、踏青人识。
渐绿阴、红到斜阳,尚恐看朱成碧。
见说花钿坠了,几回唤小玉,阶畔难觅。
斗向窗前,笼袖拈来,绀唾输他颜色。
东风吹透长堤路,又想像、详罗裙褶。
问甚时、长遍空山,高下冷烟同滴。
万方正多难,玄黄战未已。
长安不易居,鹿车返田里。
廉吏子孙贫,家风旧如是。
茅檐三五椽,门前一泓水。
烟树拥柴扉,清旷颇可喜。
良人素乐道,固穷孙叔子。
儿童习礼让,诸弟事经史。
夜绩与晨炊,同心有妯娌。
菜根风露香,真味土膏美。
布衣足温暖,适体胜纨绮。
寒夜一樽酒,家酿甘且旨。
长物有琴书,意境无尘滓。
倦鸟暮投林,于焉知所止。
穷乡人迹远,当可免倾否。
晴窗释砚冰,兴来书一纸。
缄札报吾儿,无劳歌陟屺。
朝朝辇路迷官柳,无事閒居羡犀首。
不知花发满城春,劳疲岂暇思樽酒。
青宫高选列仙居,素怀静得仁者寿。
禁中待漏惹芳菲,花底开筵杂齑韭。
凤城西偏西蜀种,四株植自何人手。
甲第云边第一人,乞与先生此留守。
琼瑶飞佩肃行列,粉黛联裾侍左右。
香散霏霏被比邻,辉映两两如相偶。
何来俗吏走风尘,窥门只见长鬣叟。
君实不在语习惯,子敬径造孰可否。
蝶恣蜂狂春正闹,目游心醉浑忘久。
虽云未得坐春风,此日此花吾不负。
曾闻文宴泛三雅,应许词章富二酉。
先生调高真寡和,诗成妙理包万有。
天赋清才与清景,信知有德堪消受。
京华几日留甘棠,咫尺星轺傍南斗。
《高上傅宅海棠敬次原韵》【清·王燮】朝朝辇路迷官柳,无事閒居羡犀首。不知花发满城春,劳疲岂暇思樽酒。青宫高选列仙居,素怀静得仁者寿。禁中待漏惹芳菲,花底开筵杂齑韭。凤城西偏西蜀种,四株植自何人手。甲第云边第一人,乞与先生此留守。琼瑶飞佩肃行列,粉黛联裾侍左右。香散霏霏被比邻,辉映两两如相偶。何来俗吏走风尘,窥门只见长鬣叟。君实不在语习惯,子敬径造孰可否。蝶恣蜂狂春正闹,目游心醉浑忘久。虽云未得坐春风,此日此花吾不负。曾闻文宴泛三雅,应许词章富二酉。先生调高真寡和,诗成妙理包万有。天赋清才与清景,信知有德堪消受。京华几日留甘棠,咫尺星轺傍南斗。
https://shici.929r.com/shici/fYjTYHEcdA.html
山围人鸟路,孤筇迷出入。
树石放奇情,分坛势相逼。
石或化为树,树或化为石。
石池澄寒波,落落松阴直。
冥茫息峰顶,崎岖憩幽室。
耳目及心神,丧之而后得。
山深庵宇尊,诸佛现真魄。
梵声肃以放,物理自来格。
我心山灼见,山性我微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