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翠湿,任柳丝一把,拖地无迹。
梦觉池塘,卷起疏帘,浓蓝暗染吟席。
瞢腾蜻眼偷窥处,笑没个、踏青人识。
渐绿阴、红到斜阳,尚恐看朱成碧。
见说花钿坠了,几回唤小玉,阶畔难觅。
斗向窗前,笼袖拈来,绀唾输他颜色。
东风吹透长堤路,又想像、详罗裙褶。
问甚时、长遍空山,高下冷烟同滴。
春泥翠湿,任柳丝一把,拖地无迹。
梦觉池塘,卷起疏帘,浓蓝暗染吟席。
瞢腾蜻眼偷窥处,笑没个、踏青人识。
渐绿阴、红到斜阳,尚恐看朱成碧。
见说花钿坠了,几回唤小玉,阶畔难觅。
斗向窗前,笼袖拈来,绀唾输他颜色。
东风吹透长堤路,又想像、详罗裙褶。
问甚时、长遍空山,高下冷烟同滴。
这首诗名为《绿意》,是清代女诗人吴藻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通过"春泥翠湿"和"柳丝拖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湿润。"梦觉池塘"一句,将读者带入诗人梦境中,池塘水面映照着蓝天,营造出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瞢腾蜻眼偷窥处"描绘了蜻蜓在水面轻盈翻飞的情景,而"踏青人识"则暗示了诗人对春游者的想象,他们或许并未察觉这微妙的春色。接下来,诗人借"渐绿阴、红到斜阳",描绘了绿叶与落日余晖交织的美景,担心过于浓郁的绿色会让人误以为是红色。
"花钿坠了"和"小玉阶畔寻觅"则引入了女性的元素,增添了情感色彩,表达了一种失落与寻找的微妙情绪。诗人通过"斗向窗前,笼袖拈来"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娇羞与细致。"东风吹透长堤路",东风轻轻吹过,仿佛能穿透衣裙,勾勒出女子的柔美形象。
最后,诗人以"问甚时、长遍空山,高下冷烟同滴"收尾,表达了对春色长久驻留的期盼,以及对空山冷烟中花朵凋零的淡淡哀愁。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