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回看霁后山,金银楼殿似堪扳。
算缗初隶司农省,执盖曾趋宿卫班。
一水远从天汉下,孤鸿终待上林还。
长安柳絮知裁咏,谁念飘零滞抱关。
雪后回看霁后山,金银楼殿似堪扳。
算缗初隶司农省,执盖曾趋宿卫班。
一水远从天汉下,孤鸿终待上林还。
长安柳絮知裁咏,谁念飘零滞抱关。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潞河雪后寄梁许二舍人》描绘了雪后初晴的山水景色,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慨。首句“雪后回看霁后山”,以雪后的清新世界为背景,展现了山峦在阳光照耀下的明亮景象,如同金银装饰的楼阁,瑰丽壮观。
次句“金银楼殿似堪扳”,运用比喻,形容雪后的山景如富丽堂皇的宫殿,令人想要攀登欣赏。这里的“扳”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美景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算缗初隶司农省”,诗人提及自己曾任职于司农省,管理财政,暗示了他过去的官场生涯。第四句“执盖曾趋宿卫班”,则回忆起自己曾经担任护卫官员,侍奉皇室的过往。
第五句“一水远从天汉下”,用水流比喻潞河的长势,仿佛源自天河,增添了壮阔的意境。最后一句“孤鸿终待上林还”,以孤鸿自比,表达出诗人虽然身在边关,但仍期待着回归朝廷或与友人相聚的心愿。
尾联“长安柳絮知裁咏,谁念飘零滞抱关”,诗人借长安的柳絮飘飞,寓言自己的漂泊境遇,感叹无人理解自己滞留边关的无奈与落寞。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苍然者为烟,呀然者成壑。
赖此十八公,与之相领略。
中间制小亭,面势巧安著。
千山攒脩眉,一水环青玉。
勃图映高标,觚棱翼飞角。
夜深或沈沈,月澹还漠漠。
趺坐者谁子,草衣复芒屩。
素发照晴昊,飘萧如野鹤。
傥非违世者,何以有此乐。
向夕下坡陀,清兴寄寥廓。
此境真可画,此意终难貌。
寄迹双溪喜盍簪,剖符庐子遽分襟。
伏波威著羌夷界,叔子恩怀江汉心。
万里烟尘入长算,二边风月待清吟。
促归早晚飞丹诏,新雁回时有好音。
老骥不妄行,苍鹰不虚击。
高车折轴弃路旁,茧栗犊儿负其力。
指麾万事自有理,不须破海惊霹雳。
君不见张侯白头郎,仗节雍容在南国。
事如倒山落面来,谈笑当之不遗策。
往时夸者欲惊俗,揭浪翻风一千尺。
屡成大狱沸如糜,六月飞霜触白日。
张侯不矜亦不倚,老骥苍鹰称其德。
洞庭之北十二州,吏民帖帖甘眠食。
有诏夺归不得留,正值风雨花狼籍。
离思浩荡入青春,楚泽荆山淡无色。
此行况是赤县官,贤者宜令天子识。
公虽已老心尚存,今不急用真可惜。
但用河南张汉阳,何必东山谢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