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郊漠漠翠烟浮,乘兴閒登枣下骝。
风色斗回成凛冽,却添貂帽拥驼裘。
晴郊漠漠翠烟浮,乘兴閒登枣下骝。
风色斗回成凛冽,却添貂帽拥驼裘。
这是一首描绘行者在秋冬之际出游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行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晴郊漠漠翠烟浮",诗人以“晴郊”二字开篇,设定了一种明朗而又淡远的秋日氛围。“漠漠”形容山色迷离,“翠烟浮”则描绘出山间轻纱般的薄雾,这些都为读者营造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
"乘兴閒登枣下骝",这里的“乘兴”表明诗人因心情舒畅而踏上旅途。“閒登”则表现了他在山间漫游的情景,而“枣下骝”则具体指出了行进的方式——骑着马缓慢前行。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风色斗回成凛冽",转入秋冬季节的描写,“风色”即风中的寒意,而“斗回”则是指天气骤变,风势强劲。“成凛冽”则形容风中带来的彻骨之寒,给人以严冬将至的预感。
"却添貂帽拥驼裘",诗人在感受到秋风的刺骨后,做出的反应是增添衣物来御寒。“貂帽”和“驼裘”都是古代御寒的高级装备,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其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着优雅与闲适的情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行为和心境变化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秋冬交替时节中的悠然自得,以及他那份超脱世俗、追求生活品质的个性。
濲水偶逢,西湖久客,今日君来。
喜锡杖能携,破除烦恼,荷衣初制,摆脱尘埃。
八角池边,白鸥园上,一曲春词对客裁。
念林翁,似山阴野客,兴尽船回。城南有个茅斋。
爱竹里、柴门临水开。
更细路穿松,最宜踏雪,小桥跨涧,偏称观梅。
王氏堂槐,宝家庭桂,一任天公为我裁。
且约君,向武夷九曲,长笑徘徊。
愧馀生,背孀母,孤儿默泣。
哀哀寸草,未报春晖百一。
黯风尘,卅年轻换鬓丝白。城北。
旧家山,料尚有,儿时居宅。
朦胧乌桕,微颤东溪月色。
曾几番,抱书愁傍寒机侧。凄恻。
永负慈恩,外家闻见,还说依稀记得。
记柳岸霜疏,夜乌啼急。
秋卢耐晓,正淹梭泪尽,血飘残织。
望断南云,墓草林楸,空剩荒寂。
待更牵衣,索乳何从觅。
小楼孤倚。任凄风苦雨,恼人如许。
黝梨云、深掩重门,看碧甃凝香,零珠满地。
玉笛吹残,难再把、花魂唤起。
怅天风缥渺,杜宇数声,春意归去。天涯为问骚侣。
系金铃十万,曾护春未。
叹匆匆、芳事阑珊,待拎取残枝,也同春驻。
倦倚鸾篝煮寒灯,宵凉如水。
休再问、杏花消息,客窗滋味。